江苏省20xx届高三物理百校大联考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槽间的滑动摩擦力为定值。 轻杆向右移动不超过 l时,装置可安全工作。 若一小车以速度 v0 撞击弹簧,已知装置可安全工作,轻杆与槽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不计小车与地面间的摩擦。 从小车与弹簧刚接触时开始计时,下列关于小车运动的速度 时间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 考点:本题 综合 考查了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物体的受力分析、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图象的理解与应用等 问题,属于 较难 题。 三、 简答题:本题分必做题(第 11 题)和选做题(第 12 题)两部分,共计 42分。 10. (8 分 )有两个物理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想测量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⑴ 第一小组:利用平衡条件来测量动摩擦因数。 该小组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 A:长木板固定,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 方案 B:木块通过弹簧秤连接到墙壁,用手拉动木板,如图乙所示。 ① 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 (填“ A”或“ B” ),原因是 ; ② 该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是 ,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⑵ 第二小组: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来测量动摩擦因数。 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一端装有定滑轮的、表面粗糙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实验台上,长木板上有一滑块,滑块右侧固定一轻小动滑轮,钩码和弹簧测力计通过绕在滑轮上的水平轻绳相 连,放开钩码,滑块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实验时滑块加速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处理纸带,得到滑块运动的加速度 a;改变钩码个数,重复实验;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为纵轴,加速度 a为横轴,得到的图象是纵轴截距大小等于 b的一条倾斜直线,如图丁所示。 已知滑块和轻小动滑轮的总质量为 m,重力加速度为 g,忽略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 则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11. (10 分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用图示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轻绳两端系着质量相等的物体 A、 B,物体 B上放一金属片 C,铁架台上固定一金属圆环,圆环处在物体 B的正下方。 系统静止时,金属片 C与圆环间的高度差为 h,由静。江苏省20xx届高三物理百校大联考新人教版
相关推荐
CF,连接 DE, BF.求证: DE= BF. 22.(本题满分 8分)如图, AB 是 ⊙ O的直径 , 点 D在 AB 的延长线上,点 C在 ⊙ O 上 , CA= CD, ∠ CDA= 30176。 . (1)试判断直线 CD与 ⊙ 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 ⊙ O的半径 为 4,求点 A到 CD所在直线的距离 . 23.(本题满分 8分) 为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 —— 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 课税的印第安人 —— 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总统任期四年 „„ 第三条第 一款
圣多美 莫桑比克 3 7 176。 7 176。 图 9 图 10 题。 19.河套平原成为“ 塞外江南”与阴山有关,这主要是因为阴山 A.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 B.减弱了寒冷气流的入侵 C.夏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 D.风化作用强耕作土层厚 20.河套平原 大面积种植水稻可能会引起 A.土壤次生盐碱化 B.下游水资源短缺 C.凌汛危害的加剧 D.水土流失面积扩大 21.近 10年来
促成质变 :“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表明 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B.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殊领域,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没有哲学观点的具体科学和没有具体科学材料的哲学都不是科学 D.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也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 “ 哲学是现世的智慧。 ”
(2)设 A= {x|x2- 4ax+ 3a20, a0}, B= {x|x2- x- 6≤0x2+ 2x- 80}, 则 B A,又 A= {x|a≤ x≤3 a}, B= {x|2x≤3} , 则 0a≤2 ,且 3a≥3 , (a- 1)+ (3a- 3)2≠ 0 所以实数 a的取值范围是 {a|1a≤2} . 17. 从含有两件正品 a1, a2和一件次品 b1的
10.南通“磨刀老人”吴锦泉的故事感动国人。 几十年以来,他省吃俭用,把磨刀挣得的微薄收入几乎全用于帮助别人。 我们应该向老人学习,做到( ) A.乐于助人,奉献社会 B.勤俭节约,忠于职守 C.承担责任,履行法定义务 D.遵纪守法,维护正义 11.“一千次的失败,一千零一次的坚强,谁的青春不中枪,奋斗才是青春的模样。 ”这句歌词告诉我们:( ) ①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②挫折对人具有双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