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xx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重视密切 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 《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 (1903年 )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 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 ” —— 据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整理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西医东传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12分) ( 2)与材料一比较,材料二中的“卫生”观念在传播模式上有何不同。 简要评价晚清与“卫生”观念流行的社会影响。 (13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简介 图示 初始用途 后 世演变 有刃,器形与斧类似,使用时配合长柄 兵器,起初用作刑具 后世渐变为仪卫所用的礼器,成为权力的象征 “束棒”拉丁文作 Fasces,一种被多根绑在一起的木棍围绕的斧头 罗马执政官外山时,身边有 12位肩扛束棒的侍卫。 倘若有人犯了严重罪行,侍卫便用束棒行刑 演变为古罗马权力和威信的象征.后世成为集权和独裁的代表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研究题目进行论证。 (要求:正确解释历史现象并认识其本质。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44.【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 15分) 材料:东汉顺帝之前,选 官过程中就已经存在射策、对策等考试之法。 起初,察举制在操作过程中不试笔墨,民间评议时朝廷选官共有重要参考价值。 达官贵族通过学习儒家经典获得官职,又令子孙修经明义,取得世代进官场的特权。 豪族势力把持乡举里选,也就控制了选官途径。 如此一来.被推荐的多为“年少能报恩者”,致使察举成为少数人扩大权力的工具。 阳嘉年间,汉顺帝下令,士人不满四十岁原则上不能应选,倘若真的才学卓异,可适当放宽;被举荐者来到中央后,需要通过政府组织的两轮考试,其中包括笔试;“诸生(儒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章句家法是儒学经术,“笺奏”则是 行政文书;考试不合格的要被“黜落”。 阳阳新制的产生,标志着蕴含于察举制度之内的、与“以德取人”、“以能取人” 并存的另一种因素,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制度化。 这就是通过某种专门知识的程式化测验,来决定官员录用资格。 ——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阳嘉新制出台的历史背景。 ( 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阳嘉新制的变化之处及其影响。 (9 分) 4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 材料:一战爆发后,英国政府劝说工人阶级妇女在工厂劳动。 为高工资和爱国主义 所吸引,妇女涌向了这些新的,以前由男人从事的工作。 战前的 1914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