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xx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次游标卡尺 (主尺的最小分度为 1 mm)的示数如图 13(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 (2)物块的加速度 a 可用 d、 s、 ΔtA和 ΔtB表示为 a= __________. (3)动摩擦因数 μ可用 M、 m、 a 和重力加速度 g 表示为 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 ________(填 “偶然误差 ”或 “系统误差 ”). 17. (18 分 )如图 14 所示,质量为 10kg 的物体在 F= 200N 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粗糙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斜面固定不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 θ= 37176。 .力 F 作用2s 后撤去,物体在斜面上继续上滑了 后,速度减为零.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和物体的总位移 s.(已知 sin37176。 = , cos37176。 = , g= 10m/s2) 18.质量为 M、长为 3L 的杆水平放置,杆两端 A、 B 系着长为 3L 的不可伸长且光滑的柔软轻绳,绳上套着一质量为 m 的小铁环.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不计空气影响. (1)现让杆和环均静止悬挂在空中,如图 15 甲,求绳中拉力的大小; (2)若杆与环保持相对静止,在空中沿 AB方向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环恰好悬于 A 端的正下方,如图 15 乙所示. F θ 图 14 图 13 ① 求此状态下杆的加速度大小 a; ② 为保持这种状态需在杆上施加一个多大的外力,方向 如何。 16. (2020 年江苏高考 )如图 16 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 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 m1和 m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重力加速度为g。 (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 (3)本实验中, m1= kg, m2= kg, μ= ,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 d= m,取 g= 10 m/s2。 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 l= m,人眼就能感知。 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 图 15 图 16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测试 1. A。 伽利略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A错 B 对;两样, CD 符合历史事实。 2. D.木块原来随小车一起向左运动,当小车突然停止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木块将继续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选项 D 正确。 3. C.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故 A错误。 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物体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不是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故 B 错误。 物体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故 C 正确。 物体所受重力的分力仍作用在物体上,故 D 错误。 4. C.方法一:由于静摩擦力的作用,当 F= 0 时并不会产生加速度, A、 B、 D 错误,C 正确;方法二: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μmg= ma,可得: F= ma+ μmg,即 F 是 a 的一次函数,且截距为正, C 正确. 5. C [解析 ] 通过第三列的数据可看出: 130 大概是 32 的 4倍,而 298 大概是 32 的 9倍 … …. 依次类推,可看出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 C 正确. 6. D.在线被剪断瞬间,弹簧弹力不变, A 的加速度为零, B所受合外力等于 (mA+ mB)gsin 30176。 = 12(mA+ mB)g,由牛顿第二定律, B 球的加速度为 mA+ mB2mBg,选项 D 正确。 7. C.对 A、 B整体,受重力 (M+m)g、支持力 (NA+NB)、则有: (M+m)gsinθ=(M+m)a,解得:a=gsinθ,再对 A 受力分析,若 A、 B 间有作用力,设为 FAB,则: mgsinθ+FAB=ma,将加速度值 代入可知, FAB=0,故 C 正确。 8. C。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