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轨道安全监理实施细则(不含专项方案细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安全 事前控制 ( 1) 熟悉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方针政策、设计文件、设计说明和建设工程合同。 ( 2) 总监办建立安全监理体系,加强安全教育。 总监要把督促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列入全体监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坚持 “ 安全第一,预防为 13 主 ” 的方针,建立安全监理体系,明确安全监理责任,各专业监理人员负责本人主管项目的安全监理。 经常组织监理人员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讲解安全事故案例。 ( 3) 审查承包人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企业资质,督促承包单位建立安全保证制度。 1)履行 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2)督促 施工 单位建立 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督促检查项目经理部加强对作业人员、班组的安全教育。 未经施工安全生产教育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3)督促施工单位建立 安全生产技术措施交底制度。 单位工程开工前,监理应督促项目经理部将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向施工队负责人、工长 、班组长和相关人员进行交底,交底记录要存档备查。 4)督促 施工 单位建立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建议承包单位项目经理部 建立安全生产定期检查制度 ,监理工程师参加,及时交流情况,查安全隐患,将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对现场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和操作人员的违章作业行为应进行纠正。 安全检查情况应编写安全检查报告。 5)督促施工单位建立 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应监督承包单位制定安全生产奖惩办法,对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 6)建立 施工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施工承包人的生产调度会、总监理工程师主持的工地例会均要将安全文明施工 问题列入会议议事日程,查找不安全行为和隐患,分析原因,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会议纪要应有施工 14 安全问题的内容。 ( 4)督促 检查施工承包人安全管理体系。 承包单位是否建立、落实了岗位责任制,安全体系是否有效运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工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 1)根据所承包工程,承包人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置足够数量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且是否与投标人员相一致。 2)按规定审查承包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资质及培训考核状况,并向发包人报告审核结果。 ( 5) 抓源头、抓重点工程、抓交叉作业地段、抓关 键工序施工方案的落实。 1)要求承包单位加强对 各类 司机、电工、电焊工等特种工的安全防范和操作技能学习培训,提高安全施工意识,克服麻痹思想,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工地要有专职安全员,安全员经过培训合格后佩戴袖章值班。 督促承包单位 在施工前及时进行安全交底。 2)施工现场设立醒目的安全生产宣传标语、劳动保护标志和安全警示牌,对危险地区设立警戒标志,夜间设红灯示警。 ( 6) 审查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单位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督促承包人检查分包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 1) 总承包人提供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单位资质及相关资 料和安全生产许可证。 2) 监理审查并确认合格后,承包人可与分包单位签订合同;如经审核不合格,不得签订合同并清退分包单位。 15 3) 督促承包人检查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检查其落实情况;必要时,可对重要分包单位进行直接检查。 ( 7) 审查承包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 1)安全生产责任制审查重点: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体现 “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 的原则;是否按规定覆盖相关人员、层次和部门;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目标的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认和落实的记录规定;奖惩考核制度。 2)安全生 产规章制度应含有下列重要规章制度: 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三类人员考核制 度 和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制度;安全技术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设施和防护管理制度;特种设备管理制度;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对分包单位管理制度;对供货单位管理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等。 3)操作规程必须满足工程建设各类工种需要;各项操作规程必须满足国家及行业的规定要求。 ( 8) 审查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证及管理情况,督促承包人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与考核。 1)工 程建设所需全部特种作业人按工种分类设置人员登记表 ; 2)建立与登记表中人员名单相对应的上岗证书复印件,并审查证书颁发单位及复验情况 ; 3)检查承包人对施工作业人员教育培训计划与实施记录 ; 16 ( 9) 督促承包人进行危险源识别和评价,并对其审核 ; 1)承包人于开工前进行建设工程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并将结果报监理 ; 2)根据规定监理对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进行审核 ; 3)对危险的识别、评价及管理实行分级动态管理 ; ( 10) 审查承包人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及工程应急救援预案 : 1)安全技术措施一般 应包括:防火、防毒、防爆、防洪、防尘、防雷击、防触电、防物体打击、防机械伤害、防溜车、防高处坠落、防交通事故、防寒、防暑、防疫、防环境污染 ; 2)审查重点: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依据;安全措施编制的及时性、针对性、可行性;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制度的建立与正确性;应急救援方案是否与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相适应,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设备 及 物资储备、信息系统等是否配套齐全 ; 3)承包人编制完成后经驻地监理和专业监理工程师初审后,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批。 ( 11) 审核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的安全技术方 案及安全措施。 1)所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是否具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和使用规范;是否具有主管部门鉴定和确认的批准文件;设计说明中是否具有施工注意事项及建议 ; 2)安全技术方案及安全措施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可能部分应具有详 17 细 计 算书;必要时对其在类似工程上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 12) 督促承包人组织进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 1)督促、审查承包人建立、健全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及有关手续,确保具有可操作性 ; 2)检查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 13) 重要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 1)审查拟进场机械、设备是否与施工组织设计中所列 相一致,如不一致不得进场或重新进行审批。 2)审查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安全、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条件是否可满足施工安全生产的需要。 3)审查特种设备的使用证和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合格证。 4)审查机械设备是否处于完好状态,如存在缺陷要求承包人或具备资质的单位及时进行修理,不得带病作业。 5)审查方法:在承包人自检的基础上进行审查;审查承包人自检记录、设备供货单位、租赁单位相关资料;进行现场实物抽查。 ( 14) 检查现场施工平面布置。 要求施工平面布置分区明确、定位合理,充分重视安全、放火、防爆、防污染等 因素,有利于正常、安全施工。 ( 15) 安全物资采购和进场验收的控制:督促承包人认真执行物资采购、自检制度,并在自检的基础上实行核查。 ( 16) 检查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和自然环境。 主要对现场用水、电、气、热、施工照明、安全防护设施、道路交通条件、现场维护和施工场地空间等条件检查。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安全施工条件和环境保护的要 18 求。 安全 事中控制 ( 1) 督促承包人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制止违规施工作业。 ( 2) 检查并督促承包人,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 施,使用安全防护用具。 ( 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控制。 督促承包人按照技术规范进行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经检查后投入使用,并由专职电工负责日常检查、维护和保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