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期中测试5内容摘要:

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 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 20 世纪 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 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事实是 ( ) ,史铸诗。 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 下列诗句,以“一唱雄鸡天下白”(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原点,按由近及远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23. 右 图是 1942年 7月 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 对这枚邮票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见证了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 B. 孙中山和林肯作为中美两国“国父”深受人民爱戴 C. 是为了宣扬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 D.体现了美国 “ 扶蒋反共 ” 的对华政策 24.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 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 ( ) ,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大大加速,实现了人民的当家作主。 现代中国通过下列哪些举措 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一国两制” ③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26.“好花终须绿叶扶 ”、 “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27.“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 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 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 其演说的宗旨是 ( )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 ,一份美国文件记载: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 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 „„我们确实需要解决 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接纳赤色中国的人的抨击。 材料表明( ) “两个中国” 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观摩了西安城郊的一个村庄村委会选举后说:“我了解到,像其他遍及中国的近五十万个村庄一样,你们很快就要透过选举推举你们当地的领导,„„只要有选举,人民就有决定权,„„你们的成就是一个窗口”。 这个“窗口”是指 ( ) A.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B.为政府机构的产生提供依据 C.直接选举制度全面推行 D.基层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 30.“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 ”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 ) A. 50年代末 60年代初 B. 60年代末 70年代初 C. 70年代末 80年代初 D.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31.邓小平在谈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提出:“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 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 ”在这一精神指导下的外交活动是(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英经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 3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 “冷战 ”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 联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 出现 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 ) ① 美苏对峙削弱了实力 ② 世界两极格局解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