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xx-20xx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的能力. 10.如图所示,其中的核苷酸共有( ) A. 4 种 B. 5 种 C. 8 种 D. 6 种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专题】 模式图;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T是 DNA特有的碱基, U 是 RNA 特有的碱基,图示为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称为转录. 【解答】 解:该图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称为转录,图中共有6种核苷酸: 3种脱氧核苷酸 +3 种核糖核苷酸. 故选: D.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核酸的种类及化学组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掌握核酸的化学组成;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具体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 11.遗传学上的密码子是指( ) A. DNA 一条链上相邻的 3个碱基 B. mRNA 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 3 个相邻碱基 C. tRNA 上一端的 3个碱基 D. DNA 分子上 3个相邻的碱基对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 遗传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 mRNA 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 3 个相邻的碱基. 反密码子:是指 tRNA 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 mRNA 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 【解答】 解: A、密码子 在 mRNA 上, A错误; B、密码子是 mRNA 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 3 个相邻碱基, B正确; C、密码子在 mRNA 上, tRNA 一端的 3 个相邻的碱基称为反密码子, C 错误; D、密码子在 mRNA 上, 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密码子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密码子的概念,掌握密码子、反密码子和遗传信息的区别和联系,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12.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C.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 本来源 D.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考点】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 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解答】 解: A、基因重组是指非等位基因间的重新组合,能产生大量的变异类型,产生新的基因型, A正确; B、基因重组的来源有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 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B正确; C、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C错误; D、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D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类型和意义,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 B 选项中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 13.请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 过程实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B. ③ 过程只需要 mRNA、氨基酸、核 糖体、酶、 ATP 就能完成 C.图中只有 ①② 过程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人的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考点】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专题】 模式图;正推法;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与性状关系. 【分析】 由题图可知, ① 是 DNA 分子复制过程, ② 是转录过程, ③ 是翻译过程,①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②③ 是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基因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解答】 解: A、 ① 是 DNA分子复制,实现了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②③ 实现了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 A错误; B、 ③ 是翻译过程,除了需要 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 ATP 之外,还需要 tRNA,B错误; C、 ①②③ 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C错误; D、人的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 DNA、分子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意义的理解和比较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准确识记. 14.下列哪项不是 RNA 的功能是( ) A.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B.作 为某些细菌的遗传物质 C.催化某些代谢反应 D.作为基因表达的媒介 【考点】 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 RNA 的作用,梳理相关内容结合选项做出判断. 【解答】 解: A、 RNA病毒来说, RNA 就是遗传物质.所以 A 正确. B、细菌体内的核酸既有 DNA,也有 RNA,二者同时存在, DNA 是遗传物质.所以B错误. C、某些 RNA具有催化功能.所以 C正确. D、 DNA 上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转移到 RNA 上,然后通过翻译转移到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上.所以 D正确. 故应选 B.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 RNA 的功能,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5.不属于基因工程操作工具的是( ) A.目的基因 B.运载体 C. DNA 连接酶 D.限制酶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基因工程的工具: (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 DNA 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 2) DNA 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解答】 解: A、基因工程需要目的基因,但目的基因不是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A错误; B、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需要运载体, B 正确; C、基因工程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 DNA 连接酶, C正确; D、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和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限制酶, D 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重点掌握各操作工具及其作用,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6.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是种群 B.一个种群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 C.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 D.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考点】 种群的特征. 【专题】 正推法;种群和群落. 【分析】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判断是否是种群需紧扣 “ 同一区域 ” 、 “ 同种生物 ” 、 “ 全部个体 ” 进行判断.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解: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A正确; B、基因库是指种 群中所有个体包含的全部基因, B 正确; C、一个池塘中鱼的种类不止一种,所以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不是一个种群, C错误; D、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D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 “ 同种生物 ” 一词来判断 B选项;识记基因库的概念;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7.正常情况下,将成熟的花粉粒离体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幼苗时,细胞内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染色单体形成 B.染色体联会 C. DNA 复制 D.染色体复制 【考点】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分析】 成熟的花粉粒离体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幼苗的过程是花粉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进而形成新的植物体;细胞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 【解答】 解: A、单倍体植株幼苗形成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有染色单体形成, A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而单倍体植株幼苗形成过程中不进行减数分裂, B 正确; C、单倍体植株幼苗形成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而有丝分裂间期进行 DNA 复制, C错误; D、有丝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 】 本题考查单倍体植株形成幼苗的过程中的细胞代谢,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8.某人体检结果显示,其红细胞有的是正常的圆饼状,有的是弯曲的镰刀型.出现镰刀型红细胞的直接原因是( ) A.环境影响 B.细胞分化 C.细胞凋亡 D.蛋白质差异 【考点】 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 镰刀型红细胞形成的过程是:血红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变化,翻译过程形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进而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红细胞形 态发生变化. 【解答】 解:由镰刀型贫血症的形成过程分析可知,出现镰刀型红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发生改变.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对于镰刀型红细胞形成的原因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9.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B. “ 生存 ” 的 “ 适者 ” ,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 D. “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 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 【考点】 自然 选择学说的要点. 【分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1)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 2)生存斗争:过度繁殖是引起生存斗争的主要原因,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 ( 3)遗传和变异: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能够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 ( 4)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 ( 5)联系: ① 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 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 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答】 解: A、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保留下来的都是适应环境的个体,对人不一定有利, A错误; B、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保留下来的都是适应环境的个体,对人不一定有利, B 错误; C、在自然选择中,起主导选择作用的是自然环境, C错误; D、在自然选择中,起主导选择作用的是自然环境,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山西省太原市20xx-20xx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