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xx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e+3CO2,故选项错误. B、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能实现目的,且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C、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不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10.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t1℃ 时, A、 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 t2℃ 时,把 50gA放入 50g水中能得到 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1: 3 C.将 t2℃ 时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 C=A D.将 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 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 ②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 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③ 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 解: A、 t1℃ 时, A、 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溶质质量也不能确定,故 A错误; B、 t2℃ 时, A物质的溶解度是 50g,所以把 50gA放入 50g水中能得到 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25g: 75g=1: 3,故 B正确; C、将 t2℃ 时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 t1℃ 时, 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A物质的溶解度, C物 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 C物质降温后,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 A> C,故 C错误; D、 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 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故 D错误. 故选: B.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 10个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B.金属与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C.置换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CO2和 H2O,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考点】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 A、根据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能是采用的是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若采用的是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故选项说法错误. B、金属与酸反应后生成氢气,由质量守恒定律,所得溶液的质量为金属的质量 +酸的质量﹣氢气的质量,由于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故金属与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则置换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CO2和 H2O, CO2和 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 含有氧元素,则某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12.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 A、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 pH的关系解答; B、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解答; C、根据原子序数解答; D、根据物质溶于水的能量变化解答. 【解答】 解: A、肥皂水呈碱性, pH大于 7,食盐水呈 中性, pH等于 7,醋酸呈酸性, pH小于 7, pH逐渐减小,错误; B、在 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2,在硫单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0,在 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4,在 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6,化合价逐渐升高,正确; C、 H的原子序数为 1, C的原子序数为 12, Na的原子序数为 11, Mg的原子序数为 12,逐渐增大,正确; D、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形成溶液时的温度逐渐升高,正确; 故选 A. 13.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 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分析】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 ① 中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② 中氢气和氧气点燃会生成水,水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双氧水; ③ 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或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氧 气. 【解答】 解: ① 中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每一步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故 ① 正确; ② 中氢气和氧气点燃会生成水,水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双氧水,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一步实现,故 ② 错误; ③ 中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或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故 ③ 正确. 故选 B. 14.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 质 鉴别方法 A 黄铜、黄金 ① 观察颜色 ② 滴加盐酸 B 食盐、纯碱 ① 加食醋 ② 加水溶解测 pH C 羊毛、棉花 ① 看颜色 ② 燃烧,闻气味 D 硬水、软水 ① 过滤 ② 加肥皂水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硬水与软水;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析, A、根据黄铜和黄金的颜色都是黄色,黄铜中含有锌能够和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分析; B、根据纯碱能够和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纯碱显碱性分析; C、根据羊毛和棉花都 是白色的,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分析; D、根据硬水中含有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多,而软水中不含或含有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分析. 【解答】 解: A、黄金和黄铜都是黄色的金属光泽的物质,所以不能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故选项错误; B、纯碱能够和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食盐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纯碱显碱性,溶液的 pH大于 7,而氯化钠溶液的显中性, pH等于 7,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C、羊毛制品和纯棉制品在外观是相似,难以区分,故选项错误; D、硬水和软水可以通过加入的肥皂水的现象的不同而进行鉴别,但 不能通过过滤鉴别,因为含有的是可溶性矿物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项为: B. 15.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H+、 K+、 Cl﹣ 、 X,其中 X可能是( ) A. Mg2+ B. Fe3+ C. OH﹣ D. CO32﹣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 Mg2+与 H+、 Cl﹣ 、 K+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 Fe3+的溶液是黄色的,故选项错误; C、 H+、 OH﹣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 H+、 CO32﹣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16.甲乙两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种离子中的三种(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H+、 Cu2+、 K+、 NO3﹣ 、 OH﹣ .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污染,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液,此溶液可做化肥.下列关于污水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OH﹣ 和 Cu2+来自同一工厂 B. Cu2+和 K+来自同一工厂 C. K+和 OH﹣ 来 自同一工厂 D. H+和 K+来自同一工厂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只含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液,利用离子的共存来判断两厂废水的成分,因 0H﹣与 H+、 Cu2+不能共存,且每个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种离子中的三种,则含 H+、 Cu2+的污水中的阴离子为 NO3﹣ ,即其中一个厂污水中的离子为: H+、 Cu2+、 NO3﹣ ;则另一厂污水中离子为 K+、 NO3﹣ 、 0H﹣ . 【解答】 解: A、因 OH﹣ 和 Cu2+能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 来自同一工厂,故 A错误; B、根据离子的共存及两厂污水中各含三种离子,两厂污水中的离子分别为: H+、 Cu2+、 NO3﹣ ;K+、 NO3﹣ 、 0H﹣ ,故 B错误; C、根据离子的共存及两厂污水中各含三种离子,其中一厂污水中有 K+、 NO3﹣ 、 0H﹣ ,故 C正确; D、根据两厂污水中的离子可知, H+和 K+不来自同一工厂,故 D错误; 故选 C. 17.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装入某溶液,按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盐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 乙试管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再关闭止水夹,发现一段时间后乙中溶液变浑浊.符合此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选项 甲中固体 乙中溶液 A KOH BaCl2 B Na2CO3 NaOH C Zn AgNO3 D CaCO3 Ca( OH) 2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 根据题意进行分析,乙试管液体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发现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产生了气体,且盐酸能与乙中的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解答】 解: A、氢氧化钾与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产生,不会出现乙试管中冒气泡的现象,故 A错误; B、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使乙试管出现冒气泡的现象,但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将盐酸压入乙试管,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是易溶于水的物质,不会使乙试管出现浑浊,故 B错误; C、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使乙试管出现冒气泡的现象,生成的氢气使甲中的压强增大,将稀盐酸压入乙试管,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氯化银是不溶于水和酸的沉淀,使溶液变浑浊,故 C正确; D、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山东省潍坊市20xx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相关推荐
避开。 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 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 他失去了与 任何人交流的勇气。 他无奈,他自卑,似乎世界在他面前关起一扇门,又加上无数把锁。 ④他垂着头慢慢地走,脚尖轻踢着一粒石子。 没有阳光,少年却感觉到后背灼热。 忽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 老人朝他招手:“喂,年轻人 !”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眼睛和耳朵。 “您是在喊我吗 ?”他指指自己。 “过来
的影视剧。 2017 年 IP 古装剧盛行,玄幻是重头戏。 著名导演尤小刚指出,电视剧的各种题材自然都要考虑年轻人的需求,但是不能盲目地“跪求”年轻人,使剧情在价值观和内容上出现偏差。 由此可见, IP 古装剧的改编创作要 ①体 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②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既要叫好更要叫座 ③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重要源泉 ④承担社会责任,处理好精品与市场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 NaOH、 BaCl Na2CO过滤、 HCl D. Na2CO BaCl NaOH、过滤、 HCl ( ) A.盐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稀释浓硫酸 时,将水沿玻 璃棒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与滴瓶配套 的胶头滴管使 用完毕,必须要清洗后再放回原瓶 过程与图象描 述相符合的一组是( ) B.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加入稀硫酸
,正确的是 ①是京沪线 ①经过长株潭城市群 ②是青藏铁路 21.图中交汇于江西南昌的铁路线是 、沪昆线 读我国四大区域及部分山脉分布示意图,回答 22~ 23题。 22.关于图中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兴安岭大致位于我国湿润 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上 B.武夷山脉的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喜马拉雅山脉的众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D.天山山麓最典型的农业类型是河谷农业
确的是 A. Q1 + Q2 Q3 B. Q1+ Q2 2Q3 C. Q1 + Q2 Q3 D. Q1 + Q2 2Q3 21. 在一定条件下的恒容容器发生可逆反应 : 2A(g)+ 2B(g) 3C(g)+D(g), 反应达化学平衡的标志 是 ( ) A.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A,同时 生成 n mol D B. B的浓度保持不变 C.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前提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实验中,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_______. ,可用天平测出小盘和砝码的质量( Mm和 )以及小车质量 M,直接用公式 MmagM 求出 ,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小车受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