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检测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 “监察向组织机构化方向发展 ”可以得出特点是监察官员专职化;监察权独立(与行政分离);对地方巡视监察制度化;组织机构化.第二小问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根本原因是维护 专制君主统治. ( 3)第一小问的看法,依据材料三 “人治下的反腐倡廉难免具有主观随意性.皇帝口 含天宪、出言即法,随意性极大 ”可知,看法是封建社会反腐具有随意性,最终 “败 ”在君主专制制度(或人治).第二小问的建议,属于开放性题,建议如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反腐法律化、制度化:道德约束客观化、标准化;加强舆论监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故答案为: ( 1)规律: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选拔标准由家世、贤能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 ( 2)特点:监察官员专职化;监察权独立(与行政分离);对地方巡视监察制度化;组织机构 化. 根本原因:维护专制君主统治. ( 3)看法:封建社会反腐具有随意性,最终 “败 ”在君主专制制度(或人治). 建议: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反腐法律化、制度化:道德约束客观化、标准化;加强舆论监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依据材料 “中国也有 „教科书问题 ‟,总是腰斩他们的 „革命史 ‟,把一部完整的美国革命史按照自己的口味裁剪成一段 „亚非拉人民要解放 ‟的早期历史,视野所及,似只有从 1775 年到 1782年的独立战争,却将更为重要的 1782年至 1787 年的制宪历史弃之不顾 ”、 “另有一些美国历史学家认为,要理解这场革命,仅仅延伸至 1787 年也还不够,这场革命有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独立战争,第二段落为制宪活动,第三段落是从费城制宪 1800年杰斐逊大选获胜,政党轮替执政,人类第一次实现统治权力的和平交接 ”可以得出中国史家认为美国的革命史就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美国史家认为美国革命史既是对旧制度的推翻和否定,也包括新制度的建立和巩固. 第二小问的评价,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史的叙事模式,是在革命史观的指导下,从阶级斗争的视角去研究历史(强调改朝换代的意义).认为 1783年, 美国彻底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开始独立发展道路,是美国革命的突出成果.美国史的叙事模式,运用现代化史观,强调推翻旧制度后,美国政治民主化的不断发展.美国革命的意义,突出体现在推动美国的现代化发展(破旧立新). 1787 年,在邦联政体的弊端日益暴露情况下,《 1787 年宪法》出台,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制,符合美国发展的需要. 1800 年,政党政治确立,两党轮流执政,两党制的确立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突出表现.美国式叙事模式更强调长时段、完整关注美国革命的作用和影响. 故答案为: 中国史家认为美国的革命史就是美国独立战争的 历史.美国史家认为美国革命史既是对旧制度的推翻和否定,也包括新制度的建立和巩固(美国革命的意义不仅在于独立国家的建立,更突出的表现在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中国史的叙事模式,是在革命史观的指导下, 从阶级斗争的视角去研究历史(强调改朝换代的意义).认为 1783 年,美国彻底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开始独立发展道路,是美国革命的突出成果. 美国史的叙事模式,运用现代化史观,强调推翻旧制度后,美国政治民主化的不断发展.美国革命的意义,突出体现在推动美国的现代化发展(破旧立新). 1787 年,在邦联政体的弊端日益暴露情况下,《 1787 年宪法》出台,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制,符合美国发展的需要. 1800年,政党政治确立,两党轮流执政,两党制的确立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突出表现.美国式叙事模式更强调长时段、完整关注美国革命的作 用和影响. 【解析】 1. 由时间可知 1871 年才成立的德意志帝国,设立帝国议会,因此该时段不可能存在.故 D合题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BC 均有可能出现,故排除. 故选 D. 本题考查德国政治制度确立的相关知识.属于情景题,必须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本题通过创设情景考查相关历史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2. 由于政治不统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德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进展不大, 1820 年 1870年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偏低,较符合 ④ . 从俾斯麦 1871年统一德国后,从 1871 年到 1913 年,德国的 GDP 年平均增长率为 %,符合 ① 德国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出现经融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变成一片废墟和萧条,与 ③ 吻合. 19501973 德国成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经济高速增长,符合 ② . 综上所述,故 C 正确,排除 ABD. 故选 C.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德国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材料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近代以德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3. 题干 “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 ”“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 ”反映了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 故选 D.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 “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 ”“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 ”切入,结合美国《 1787 宪法》进行思考. 本题考查了美国《 1787 宪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难度不大.与该题相关的知识点如《 1787 年宪法》的内容,体现的原则,评价要掌握.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是中国统一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故 B 正确, 回归时澳门依然被葡萄牙占领,故排除 A. CD 是有关改 革开放的论述,与中国统一无直接关系,故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香港回归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香港回归的意义,旨在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本题难度偏低. 5. 依据材料 “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 … 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 ”可知该战役与上海有关,故 A正确. BCD 均与关键词 “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 ”无关,故排除. 故选 A.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 “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 大部援军,无法登陆 … 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 ”.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6. 依据题干 “20 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 ”可知,时间是 20 世纪初,依据题干 “任人摆布,仿佛奄奄一息,颜临灭亡的边缘 ”反映的是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签订后的现象,民族工业 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① 错误. 北京东交民巷被侵华列强划为 “使馆界 ”是《辛丑条 约》的内容,故 ② 正确. ③ 说法过于绝对化,而且也不符合 20 世纪初史实,应排除.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对北京进行疯狂的抢掠,毁坏中华文明遗产,故 ④ 正确,故 C 项正确. 故选 C. 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需要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影响以及《辛丑条约》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 “20 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 ”的分析判断出时间,对 “20 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 ”的分析判断出现象,结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影响以及《辛丑条约》的内容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考 查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影响以及《辛丑条约》的内容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 依据题干 “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 ”说明作者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故 A项正确. 中国与印度只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材料没有体现两者是主导未来世界的关键力量,故 B项错误. 题干与世界的多极化无关,故 C 项错误. 作者将冷战放在第三等重要事件,这是与另外两件相比较而言,没有涉及短期问题,故 D项 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考查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的影响.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 “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 ”的分析理解.需要掌握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的影响. 8. 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德国和朝鲜是美苏对抗的结果,与国内民族矛盾无关,故 A 项错误, B 项正确. 二战后形成的是美苏两级格局,故 C 项错误.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与德国和朝鲜分裂无关,故 D 项错误. 故选 B. 本题考查美 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考查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分裂的相同原因.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迁移、运用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分裂的原因的识记,通过比较得出答案.需要掌握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 9. 根据材料 “人民委员 ”命令没收土地分给农民、没收银行和工厂与 “与德国谈判有关结束战争 ”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 C 项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信息与法国、英国和中国无关,排除 ABD. 故选 C.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俄国十月革命同法国巴黎公社运动的异同: 相同点: ( 1)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 ( 2)背景都是大规模战争,分别是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3)都是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夺取政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检测word版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