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预测提升训练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后传播到美洲、亚洲等世界其他地区。 ( 2)主要内容: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封建王权、教权、等级特权,提倡民主、平等、自由。 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 ( 3)影响或评 价: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的一次反封建斗争,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政治蓝图;成为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传播到亚洲后,也成为亚洲仁人志士救国救民的思想武器。 ( 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启蒙运动是人文主义的发展到理性主义阶段的体现,并出现了以卢梭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的先声。 34. 提炼观点:费正清认为中国古代是一部改朝换代、王朝循环的历史。 明确观点:我(赞成或反对)这一观点。 我认为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也不完全正确。 评析(论证)观点: (一)赞成的史实依据:尽管经历了不断的改朝换代, 但直到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形态仍然占主导地位;政治制度仅局限于修补完善;思想上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思思根深蒂固;科技、教育主要服务于传统体制,难有创新;由开放走向封闭,拒绝近代潮流;受西方文明冲击,才艰堆向近代社会转型。 (二)反对的史实依据:改朝换代不是简单的重复和重演;农业精耕细作体系不断扩展,促进了江南和边远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养活了更多的人口;政治制度中的选官制度不断改进,日趋合理,使森严的等级壁垒有所松动;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了新经济和新阶级、新思想因素出现;科学技术承古萌新,出现宋元明清时的发展 高峰;这些为鸦片战争后向近代转型提供了一定基础。 (三)另外观点的史实依据:(综合以上两方面的依据) 35. 示例一 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 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的出现,推动小农经济的形成。 各诸侯国之间战乱频繁,财力消耗巨大,商鞅通过变法,促进秦国经济发展,壮大了秦国国力,秦国逐步推行军功制、郡县制,冲击了宗法制、分封制和世官制。 19 世纪 30 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由此推动了 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 晚清时期,随着民族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由其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示例二 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 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西方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促使西方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等史实。 示例三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古希腊,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哲学、建筑、戏剧等成就出现;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昌盛,如宋词、话本小说等;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促使其电影、音乐繁荣等史实。 示例四 现代工商业发展推动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化进程,推动大家族的瓦 解。 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对传统封建伦理、家长权威的冲击等。 示例五 经济发展推动思想的解放 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发展,推动 “百家争鸣 ”局面出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出现;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使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史实。 (备注:其他答案,观点提炼正确,史实论述充分,亦可得分。 ) 【解析】 1. 唐代儒家仍占正统地位,只是受到了佛道的挑战.故 A项错误. 封建纲常伦理没有败坏,不符合史实.故 B 项错误. 材料 “整个唐代妇女改嫁非常普遍,皇家公主、达官贵妇 皆无禁忌 ”体现了自由开放之风.故C 项正确. 市民阶层兴起是在宋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故选 C. 本题唐朝的社会风貌,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现象在封建社会时期是不正常的情况.能够出现在唐朝,而且在皇室范围内都存在,这是与当时唐朝的开放的社会风貌分不开的.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有利于形成开放的社会风貌. 2. 材料观点认为,东周时,周王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虽然他们仍履行某些宗教职责,并受到某种形式上的尊敬 ,但拥有的土地比其名义上的诸侯们要少,所以他们的势力更弱了.实际上,周王之所以能幸存到公元前 256年,主要是因为他们提供了精神上的领导,周正朝还起了高级祭士的作用,而且,周王朝本身就被当作民族统一的象征,故 A项正确; 西周、东周属于奴隶社会,与封建礼教力量作用无关,故 B 项错误; 战国时期诸侯国实力增强,纷纷争霸,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说法不正确,故 C 项错误; 周初实行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形成,故 D 项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 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但次要矛盾有时也居主导地位. 3. 根据材料,材料的大意是说:实行郡县制,对天子并不利,所以国家的寿命是不长久的;王夫之认为实行郡县制是秦朝 没有长久的原因, A项符合题意; BCD 对材料信息解读错误. 故选 A. 本题主要考查王夫之对郡县制的认识,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现代的行政区划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 本题主要考查王夫之对郡县制的认识,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注意准确解读材料古文的信息. 4. 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内阁制知识 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依据材料文字 “惟揣摹此样本为急 ”,结合所学可知,清代内阁官员处理公务拘泥规制,不敢创新,此时君主专制日益强化,其政治体制已经僵化, C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A项提及的是明代内阁,明朝君主专制程度没有清朝高,排除; B 项属于误选项,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但军机大臣只是 “跪受笔录 ”,其职能是 “传旨 ”,与题干 “我国古代有个机构官员处理公务 ”信息不符,排除;南书房设于康熙十六年( 1677年),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年)撤销,是清代皇帝文 学侍从值班的地方, D 项错误。 故选 C。 5. 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 “促成的上升 ”、 “也在于其下降流动 ”,可知材料说明科举制促进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故 A正确;科举制下。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预测提升训练word版含答案
相关推荐
给信息结合并联电路的特点利用欧姆定律的知识,便可较为简单的得出答案. 【解答】 解:由图可知滑动变阻器 R与灯 L并联,电压表的示数显 示的是电源电压,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选项 B是错误的; 当滑片 P向左移动时,不影响灯 L所在的支路的电压和电流,所以灯 L的亮度不变,故选项A是错误的; 当滑片 P向左移动时,灯 L所在的支路电流不变,滑动变阻器所在的支路电压不变,电阻减小
除根蘖 我国各枣区都有秋、春季节耕翻树下土壤的习惯,通过耕翻使土壤疏松,增加透气性和提高地温,以利根系的发育。 刨除根蘖减少了营养消耗,耕翻断的细根可促发新根,增加吸收根数量。 冬前耕翻还能将在树下土壤中越冬的害虫翻到地上,经冬季低温冻死或鸟类吃掉。 耕翻后的地表还能拦蓄雪雨,改善墒情。 一般耕翻深度在 15树周围宜浅,范围要尽量大于树冠投影。 耕翻事尽量不要伤 上的粗根。
3)保护朱鹮时,对其天敌通常采取驱赶或防御措施,而不进行捕杀,因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 32.(10分 )某雌雄同株植物子叶的颜色由 5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中 4对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这 4对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时色素不能合成,表现为无色,其他情况均表现为有色。 在有色的基础上,另一对基因控制紫色和红色,隐性基因纯合时为红色,其它情况为紫色。 回答下列问题: ( 1)控制色素合成的
,年降水量为 350~ 600mm D.年均温为 2~ 3℃ ,年降水量为 600~ 800mm 非农化率是指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 当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比值(简称 NU值)趋近于 ,区域就业结构较为合理。 读 1992年以来我国 NU值变化图,回答第 25~ 26题。 25.区域就业结构最不合理的年份是 ( ) A. 1992 B. 1995 C. 2020 D. 2020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父母偷看子女的日记,这一行为是错误的,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 但父母的出发点是出于对我们的关心,其方式有待改进。 作为子女,要理解父母,与父母沟通交流,努力化解矛盾,所以 观点③④符合题意;观点 ①② 激化了与父母的矛盾,应排除。 所以本题选择B。 考点:与父母交往 的技巧。 20.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