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稻15号内容摘要:

2、 80左右。 籽粒短圆形,颖壳秆黄色,不易落粒,千粒重 15品质;1999 年云南省农产品质量监督站检测结果,风稻 15 号出糙率841,精米率 786,整精米率 654,长宽比 174,垩白米率400,垩白度 15,碱消值 64,胶稠度 88链淀粉含量1662,蛋白质含量 667。 白米,米粒有光泽,食味品质较好。 3抗性:1998 年云南省农科院粳稻育种中心特性鉴定组鉴定结果,风稻 15 号在昆明点叶瘟 6 级、穗瘟 2 级,宜良点叶瘟 1 级、穗瘟 6 缎。 另据多年多点自然抗性鉴定结果分析,凤稻 15 号巾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恶苗病,综合抗性优于对照风稻 9 号、鹤 16。 4耐寒性:据 3、云南省农科院粳稻育种中心特性鉴定组鉴定结果,风稻 15 号的耐寒性为 显优于风稻 9 号、鹤 16、云粳 9 号等对照品种。 5生育期:风稻 15 号在云南省海拔 19502200m 稻区种植,一般 3 月底至 4 月初播种,5 月移栽,8 月上旬齐穗,9 月中、下旬成熟,全生育期 180 天左右,较凤稻 9 号、鹤 16、云粳 9 号等对照种早熟 48 天,属早熟品种,极易避过高海拔冷凉稻区的 8 月低温冷害,确保高产、稳产。 6适应性:风稻 15 号因具有早熟,耐寒性强、较抗病等突出特点,故产量稳定性好,地区适应性较广,适宜在云南省海拔 19502200m 冷凉地区推广种植。 产量表现:1997 4、1998 年参加新品种比较试验,本所试验场、鹤庆新民 2 个试点平均每亩产量分别是 653505825居 14 个参试种之首,较对照种鹤 16 分别增产 1738、1671,达极显著水平。 1999参加大理州及滇中北部水稻良种区域试验,州中北部区试每亩产量 62739 11个参试种之首,较对照鹤 16 增产 1946,达极显著水平;滇中北部区试每亩产量 55049 13 个参试种的第 3 位,较对照云粳 9 号增产 2534,达极显著水平。 1999云南省大理、丽江、昭通、昆明、曲靖等地试种示范 073 万 量一般在 550左右,特别是在 2002 年 7、8 月份雨日长达 50 多天,长期阴雨、 6、切实加强秧田期的温度管理,提倡出苗后及早通风降温和延长炼苗时间,培育适龄无病带蘖壮秧,打牢高产稳产基础。 3适期早栽,避过 8 月低温冷害,确保高产稳产:抽穗扬花期低温冷害(即 8月低温冷害)是高海拔冷凉地区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因子,适期甲栽是确保该区水稻高产:稳产最关键的技术措施。 因此,在风稻 15 号的高产稳产栽培中,一定要强调适期早栽,栽期最迟不宜超过 5 月底。 4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在多穗的基础上争大穗夺高产:风稻 15 号分蘖力强,株型好,适于密植,穗数不足时难获高产,应坚持合理密植,规格化拉线条栽,每亩 5 万6 万丛,每丛 1,基本苗 11 万,力争每亩有效穗数达 38 万40 万,在多穗的基础上攻大穗实现高产稳产。 5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适施磷钾配合的穗肥:为实现在多穗基础上争大穗夺高产的栽培目标,施肥方面要在增施有机肥的前提下,前期施足基肥争多穗,后期巧补磷钾配合的穗肥攻大穗增粒重。 氮肥、磷肥的 80作基肥,钾肥及20的磷肥作穗肥。 6科学管理,及时防除病虫草鼠害:切实加强以水浆管理为中心的田间管理工作,重点把好浅水促蘖争多穗,苗够晒田攻大穗两个关键环节。 同时根据苗情和病虫预测预报及时抓好病虫草鼠害的防除。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