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xx-20xx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内容摘要:

视向西方学习技术 1 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 “ 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 ” 这表明他 A.主张 “ 中体西用 ” 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1 陈 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 “ 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 予所欲滋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 这段话表明他鼓励青年 A.改造中国传统社会 B.投身工人运动实践 C.积极推动文学革命 D.建立中国 “ 劳工社会 ” 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 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的哲学。 从这个意 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 这种言论最早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学者王尔敏说:“自 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所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这里的“原始动力”是指 A.师夷长技 B.救亡图存 C.变法图强 D.民主共和 2日本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 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A.正好相反 B.完全相同 C.部分相似 D.三者同步 2中国近代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 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 《定国是诏》 2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主要表现为 国严重的民族危机 2有人说:“中国学术精微,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发,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 ”这反映出其思想主张是 第Ⅱ卷 二、材料解析题(共三题, 26题 18 分, 27 题 14分, 28题 18分,共 50 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天下。 ———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