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生长习性内容摘要:

1、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干燥菌核,又名茯菟、云苓、茯灵、松薯、松苓等。 具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 主产云南、广西、福建、安徽及河南、湖北等省区。 (一)形态特征多年生真菌,由菌丝组成不规则块装菌核,表面呈瘤状皱缩,淡灰棕色或黑褐色。 菌核大小木等,直径 10 一 30 厘米或更长。 在同一块菌核内部,可能部分呈白色,部分呈淡红色,粉粒状。 新鲜时质软,干后坚硬。 子实体平伏产生于菌核表面,形如蜂窝,高 38 厘米,初白色,老后淡棕色,管口多角形,壁薄。 孢子近圆柱形,有一歪尖,壁表平滑,透明无色。 (二)生长习性茯苓适应能力强,野生茯苓分布较广,从海拔 50 米到 2800 米均可生长,但以海拔 600900 2、米,分布较多。 多生长在干燥、向阳、坡度1035 度、有松林分布的微酸性砂壤土层中,一般埋土深度为 5080 厘米。 茯苓为兼性寄生真菌,其菌丝既能靠侵害活的树根,又能吸取死树的营养而生存。 喜欢寄生于松树的根部,依靠其菌丝在树根和树干中蔓延生长,分解、吸收松木养分和水分作为营养来源。 茯苓为好气性真菌,只有在通气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很好生长。 茯苓菌丝生长温度为 1835,以 2530生长最快且健壮,35以上菌丝容易老化,10以下生长十分缓慢,0以下处于休眠状态。 子实体则在2426时发育最迅速,并能产生大量孢子,当空气相对湿度为 7085时,孢子大量散发。 20以下,子实体生长受限制,孢子不能散发。 对水分的要求是,以寄主(树根或木段)的含水量在 5060、土壤含水量以 2530时为最好。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