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20xx-20xx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先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减一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联会),联会的两条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成为四分体;减一中期时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减一后期时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可以认为是特殊方式有丝分裂,并且在减二后期也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 【解答】 解:细胞 ① 中两条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具有染色单体,表示处于减 二前期细胞; 细胞 ② 中有 4条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联会现象,因此是处于减一间期细胞; 细胞 ③ 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不具有染色单体,因此是经过减数分裂结束后的生殖细胞; 细胞 ④ 中有联会现象,表示处于减一前期细胞. 故选: D. 【点评】 本题属于简单题,考查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在判断时,首先看细胞中有无同源染色体,如有则处于减一,无则处于减二;然后再看有无联会、同源染色体分裂或着丝点分裂等变化,进而确定准确时期. 11.用 32P标记噬菌体的 DNA,用 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 ) A.不可能检测到 32P B.可能检测到 35S C.可能检测到 32P和 35S D.大部分检测不到 32P 【考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 → 注入(注入的是噬菌体的 DNA,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 → 合成(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 DNA,该过程的控制者是噬菌体的 DNA,原料、酶、能量等均由细菌提供) → 组装 → 释放. 【解答】 解:噬菌体侵 染细菌时,只有 DNA进入细菌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且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来自细菌,因此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不含有 35S.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噬菌体的 DNA含有少量的 32P和大量的 31P.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DNA半保留复制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噬菌体的繁殖过程,特别是 “ 注入 ” 和 “ 合成 ” 步骤,要求考生明确注入的是什么,合成时的模板、原料、酶、能量等分别是由谁提供的,同时还要注意 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再结合题干答题. 12.下列能够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 艾弗里将从 S型细菌中分离的 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到培养 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 ② 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 ③DNA 双螺旋模型的构建 ④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⑤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②④ D. ①④ 【考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步骤: ⒈ 吸附:噬菌体用尾丝吸在细菌外面; ⒉ 注入:噬菌体DNA进入细菌体内; ⒊ 复制:噬菌体的 DNA利用细菌体内的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来合成自己的蛋白质外壳和 DNA分子(材料全部来细菌); ⒋ 组装:复制好的蛋白质外壳和 DNA对应装配成完整的噬菌体; ⒌ 释放:细菌破裂死亡,噬菌体放出.格里菲思只发现有遗传因子,没有提出 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 ① 艾弗里将从 S型细菌中分离的 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到培养 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只有加入 DNA的培养基中出现了 S型细菌,正确; ② 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只证明存在转 化因子;只是证明了肺炎双球菌中有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遗传物质的种类,错误; ③DNA 双螺旋模型的构建是研究 DNA分子结构,而不是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错误; ④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正确; ⑤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生物的遗传规律,错误. 所以正确的有 ①④ .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 DNA是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识记 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 13.如图为 DNA分子某片段的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正确描述是( ) A. ② 和 ③ 相间排列,构成了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 ④ 是一个脱氧核苷酸 C.当 DNA复制时, ⑤ 的形成需要 DNA连接酶 D. 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考点】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 DNA分子某片段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① 表示磷酸, ② 表 示脱氧核糖, ③ 表示含氮碱基(胞嘧啶), ④ 表示一分子磷酸 +一分子脱氧核糖 +一分子含氮碱基,但不能表示一分子脱氧核苷酸; ⑤ 表示氢键. 【解答】 解: A、 ① 磷酸和 ② 脱氧核糖相间排列,构成了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A错误; B、 ④ 表示一分子磷酸 +一分子脱氧核糖 +一分子含氮碱基,但不能表示一分子脱氧核苷酸, B错误; C、当 DNA复制时, ⑤ 氢键的形成不需要酶, C错误; D、 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结合 DNA分子某片段的结构示意图, 考查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遗传信息的概念.本题的易错点是 B选项,学生容易审题不清而误选. 14.真核生物染色体 DNA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的是( ) A.复制 B.转录 C.翻译 D.转录和翻译 【考点】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 DNA遗传信息的传递实质是 DNA的自我复制( DNA→DNA ),场所是细胞核;遗传信息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 DNA→RN A)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翻译( RNA→ 蛋白质)的场所是细胞质. 【解答】 解: A、 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则 DNA分子的自我复制的主要场所在细胞核,故 A错误; B、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是指在细胞核内,以 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 RNA的过程,故 B错误; C、翻译时在细胞质中,以信使 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故C正确; D、真核细胞转录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翻译的场所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故 D错误. 故选: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 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 15.下列关于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 两个过程都以核酸作为模板 ② 两个过程的产物都以碳链为骨架 ③ 两个过程的完成都需要运载工具 ④ 两个过程的完成都需要碱基互补配对.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 转录、翻译的比较 转录 翻译 时间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20种游离的氨基酸 条件 酶( RNA聚合酶等)、 ATP 酶、 ATP、 tRNA 产物 一个单链 RNA 多肽链 特点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 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 碱基配对 A﹣ U U﹣ A C﹣ G G﹣C A﹣ U U﹣ A C﹣ G G﹣ C 遗传信息传递 DNA﹣﹣﹣﹣﹣﹣ mRNA mRNA﹣﹣﹣﹣﹣﹣﹣蛋白质 意义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 出各种性状 【解答】 解: ① 转录过程以 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过程以 mRNA为模板,可见两个过程都以核酸作为模板, ① 正确; ② 转录的产物是 RNA,翻译的产物是多肽链,而 RNA和多肽都以碳链为骨架, ② 正确; ③ 翻译过程的完成需要 tRNA运载氨基酸,而转录过程的完成不需要运载工具, ③ 错误; ④ 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完成都需要碱基互补配对, ④ 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根据题干要 求准确判断各选项. 16.把普通小麦(六倍体)的花药和一部分体细胞,通过组织培养,分别培育成两种小麦植株,它们分别是( ) A.单倍体、六倍体 B.三倍体、六倍体 C.六倍体、六倍体 D.六倍体、单倍体 【考点】 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 普通小麦为六倍体,花药中精子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株;体细胞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含有亲本的遗传特性. 【解答】 解:普通小麦(六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虽然含有 3个染色体组;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 殖,依然为六倍体.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花药离体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染色体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7.图示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分别是( ) A. 5个、 4个 B. 10个、 8个 C. 5个、 2个 D. 、 2个 【考点】 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 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 遗传和变异的一组染色体;一般来说,细胞中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个就是几个染色体组或者是细胞中等位基因的数目有几个就是几个染色体组. 【解答】 解:分析甲图可知,该细胞中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 5条,因此含有 5个染色体组;乙图中等位基因的数目是 4个,因此含有 4个染色体组. 故选: A.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染色体组的概念和判断染色体组数目的方法,旨在考查学生对染色体组的概念的理解和对判断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18.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 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 a、 b、 c、 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畸变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 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考点】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A图中有一对染 色体多了一条染色体, B图中有一条染色体上多了一个基因, C图中每种染色体都是三条, D图中有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