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疮痂病防治内容摘要:
1、薯疮痂病,又称甘薯缩芽病,俗称“麻风病”、“硬秆病”等。 病害诊断:主要为害嫩梢、叶片、茎蔓,也可为害薯块。 叶片多嫩叶发病,多是叶背粗,细叶脉初时出现棕红色稍透明的小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大,病斑表面组织木栓化,粗糙,突起,状如疮痂,呈灰白色至黄白色。 受害叶脉弯曲,叶片皱缩、卷曲。 茎蔓和叶柄发病,形成圆形或长圆形疮痂状病斑,严重时连合成大疤。 病茎蔓皮层粗糙,木栓化,失去柔性,以致病蔓先端硬化僵直,不再伏地蜿蜒。 嫩梢发病,产生密集淡紫色病斑,嫩梢皱缩不能生长,称之缩芽。 薯块染病,芽卷缩,薯块表面产生暗褐色至灰褐色斑点,干燥时疮痂易脱落残留疹状斑或疤痕。 病薯小而多变形。 致病菌田间常见的是其无性世代,为甘 2、薯痂圆孢。 病菌分生孢子梗着生于孢子盘上,短小,不分枝,圆筒形,顶端较尖细,其上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种薯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带菌种薯和薯苗可以传播。 田间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人手接触和田间昆虫也能传播。 病菌多由皮孔和伤口侵入。 病害再侵染频繁,条件适宜病害在田间发展很快。 气温 20以上开始发病,最适温度 2528。 雨露,特别是持续降雨和暴风雨有利于病害蔓延和盛发。 雨天翻蔓,病害扩展蔓延更快。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如背不起、红红 1 号、广选 16、不论春、新大紫等。 (2)选用无病薯(蔓)育苗。 栽前薯苗用 70%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浸苗 5 分钟。 (3)重病田与粮食作物进行 46 年轮作。 (4)施足腐熟粪肥,防止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合理灌水。 雨后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抑制病害蔓延。 (5)早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翻土壤。 (6)发病初期喷布药剂防治。 药剂可选用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30%绿叶丹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专利查询。甘薯疮痂病防治
相关推荐
D.洪涝灾害 6. 下列关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刚刚起步,发展缓慢 B.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知识和技术 C.现代生物技术没有为我国农业的增产增收发挥作用 D.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二、读图题(本题有 2小题,共 18分) 7.( 8分)读“中国的疆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 1)我国疆域广阔
展和成熟期 , 书院的培养目标 、 课程 设置 、 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等都日益完善和规范。 书院注重明辨义利价值观 , 强 调以义为本。 教育以社会群众为价值主体 , 并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 课 程设置 以 “四书五经 ” 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 , 重视学术 争 辩和学术交流 , 允许不 同学派进行讲学 , 体现学术自由。 宋元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 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 ,
何梦吉《英国脱欧原因探析》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经济政策演变的特点以及经济政策发生演 变的原因。 ( 13 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加入欧共体的背景;分析英国加入欧共体对欧洲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 12 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流行语,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 下面是《流行词语
分析. 8.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 A. 27: 32: 102 B. 27: 24: 43 C. 4: 3: 2 D. 108: 96: 204 【考点】 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借助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等知识解决. 【解答】 解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油 15” “沪油 15”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培育的双低(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系(原编号 9715)。 1998 年和 1999 年参加市油菜区域试验,在 1998 年的市区试中,“沪油 15”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汇油 50”增产 在 1999年的市区试中,“沪油 15”平均亩产 斤,平均比对照“汇油 50”比“沪油 12”增产 1999 年“沪油 15”,平均亩产达 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