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xx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何梦吉《英国脱欧原因探析》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经济政策演变的特点以及经济政策发生演 变的原因。 ( 13 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加入欧共体的背景;分析英国加入欧共体对欧洲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 12 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流行语,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 下面是《流行词语:看中国 (19782020)》选出的改革开放背景下, 1979年的一组流行词语。 流行语 词语介绍 1.哥德巴赫猜想 一篇介绍陈景润事迹报告文学 2.科学的春天 一次大会诗意的别称,也是大会上一篇热情洋溢的讲话稿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篇文章的题目,一场思想革命的前奏曲 4.拨乱反正 成语,‚拨乱世,反诸正‛。 意指整顿混乱,使之回复正常 5.平反 纠正历史错误或政治结论的行为 6.恢复高考 特指结束‚文革‛十年动乱,恢复高等教育入学考试 7.伤痕文学 一种文学思潮。 作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也称‚伤痕小说‛。 8.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时期的纪念碑,改革开放的转折点 9.小岗村 地名,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村庄 10.望乡 一部日本老影片 结合材料并所学中国史的知识,围绕“改革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请考生从给出的 2道地理题、 3道历史题中每科 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2. [地理 —— 选修 3:旅游地理 ](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2017年 3月 12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人民大会堂全国两会‚部长通道‛接受了中外媒体集体采访,就全域旅游话题进行了回应。 李金早说,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产生的全域旅游战略,得到了全国上下的积极响应,各地迸发出实施全域旅游的巨大活力。 李金早强调,伴随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原有的景区景点旅游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在当前我国旅游结构中,非景点旅游占比达到 80%,住宾馆饭店的游客比重也越来越小。 乡村旅游的火爆就是一个缩影,游客更愿意住民宿、住农家,这就要我们从景点旅游转变到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试分析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乡村旅游火爆的原因。 43. [地理 —— 选修 6:环境保护 ]( 10分) 贵州的六盘水市煤炭资源丰富,俗称‚江南煤都‛。 水城河是六盘水市的‚母亲河‛ ,是乌江主源三岔河的支流,自西向东流经市中心城区,是市中心城区唯一的地表河流 ,也是六盘水市的‚排洪通道‛。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急剧的增加,这条六盘水的母亲河承担了过重的污染负荷,沿岸厂矿众多,污染严重 ,昔日母亲河成为一条‚排污水道‛。 而今六盘水市政府全面开展水城河的生态治理。 首先砸掉高高的水泥河堤,取代的是褐色的木栈道和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生态化斜坡,在河堤上种植本土植物,野草丛生,野花繁开。 经过综合治理后,河流的水质不断改善 ,现今成为六盘水重要的城市景观河和人们休闲漫步的绿廊。 生态化河堤取代水泥河堤 整治后的水城河景观 ( 1)分析河堤上种植本土植物的原因。 ( 4分) ( 2)说明生态化河堤取代水泥河堤的益处。 ( 6分) 44. [历史 选修 1:历史 上重大改革回眸 ]( 15分) 材料: 公元前 536年,子产在多项经济政治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公布了新制订的刑书。 《左传昭公六年》载:‚三月,郑人铸《刑书》。 ‛杜预《注》:‚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始吾有虞于子,今则已矣。 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刑辟:刑法、刑律),惧民之有争心也。 犹不可禁御,是故闲之以义,纠之以政,行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制为禄位以劝其从,严断刑罚以威其淫。 ‛ 公元前 513年冬,晋铸刑鼎。 孔子对晋铸刑鼎予以猛烈抨击:‚晋其亡乎,失其度 矣。 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 贵贱不愆,所谓度也。 ……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 贵何业之守。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 (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铸刑鼎的背景以及影响。 ( 8分) (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所谓“度”的含义以及对晋铸刑鼎予以猛烈抨击的理由并简要评析孔子、叔向的观点。 ( 7分) 45. [历史 选修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15分) 材料一 1870 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 31. 8%, 而德国仅占 13. 2%。 到 1914年时,英国工业产量所占的比例已下降到 14%。 不过,德国的产量却得到了充分的增长,以致它的比例略有上升,为 %,大于英国所占的比例。 材料二 由于德国人直到 1871年国家统一之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 但是,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占着毛坑不拉屎的‛的自私鬼。 材料三 1914年 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的祸根。 ‛这一判 断决不是没有根据的。 1882年,德奥同盟因意大利的加入而变成了三国同盟。 当时,三国同盟无论就其宗旨或盟约条款来说,都决不是侵略性的。 ……在中欧和东欧,由于对民族自决的要求日益增长,那里多民族的帝国正处于差不多被撕成碎片的危险之中。 因而,不难理解,哈布斯堡官员作出了帝国要生存,就必须采取强硬措施的决定。 (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两种现象及其关系。 ( 6分) (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中关于“联盟体系”和“民族自决”的观点。 ( 9 分) 46. [历史 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15分) 材 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论及君主出现之前到君主出现及演变过程时曾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及至到了诸如尧、舜,‚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然则,历史的演进似乎又使这种情况发生了逆转,且更甚于前。 今之人君的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