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杂交油菜宝杂油1号的选育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的选育l 选育经过 1985 年用低芥酸品系 22733 与胞质不育系陕 2A 杂交,经多代连续成对回交,结合室内品质检测,于 1990 年转育成低芥酸不育系 89A 及其保持系 89B,因多种原因,造成不育系混杂。 经多年采取杂交转育技术严格选育,不育系的不育度显著提高,不育株率达 100,不育度达 95以上。 同时进行组合测配筛选出恢复率 99以上,配合力高的低芥品系 595C 组配成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 19951996 年度参加所内杂交组合比较试验;19961999年度参加全省区域试验,同时进行生产试验和生产示范。 1999 年 9 月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 2、定,定名为宝杂油 1 号。 2 产量表现 19951996 年度参加所内杂交组合比较试验,平均产量 对照秦油 2 号增产25;19961999 年参加省区域试验 3 年 12 点次(不包括陕南点)对照秦油 2 号减产 19961997 年度参加省区域试验,居参试组合第一位,平均产量 27630kg/对照品种秦油 2 号增产 308,在省农垦中心(大荔点)最高产量达 对照秦油 2 号增产441;19971999 年度在宝鸡歧山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对照品种秦油 2 号增产 19981999 年度在宝鸡县贾村镇大面积示范,平均产量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叶色深绿,叶缘锯齿状。 花色黄,花瓣大而侧叠;匀 3、生分枝,角果直生,中长。 早熟,全生育期约 255天,耐寒耐旱,春发快,开花早,落黄好。 株高 170右,一次有效分枝911 个,单株有效角果 320 个左右,每角 ,千粒重 子黑褐色,芥酸含量 硫成葡萄糖否含量 103g,油酸含量 亚油酸含量 亚麻酸含量 含油量 4 抗逆性据关中西部多点田间调查,越冬死苗率平均比秦油 2 号低 12 个百分点。 耐旱性强,不仅在水肥地可获高产,而且在旱肥地仍可获高产。 19981999 年度在海拔 919m,无灌溉条件的宝鸡县贾村镇大面积种植,在冬季持续干旱的情况下,最高田块平均产量达 全省区域试验及多点示范验证,宝杂油 1 号较好的协调了早熟、优质与丰产的矛盾,在 4、关中地区有较好的产量潜力和一定的抗御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 宝杂油 1 号茎秆粗壮,茎壁厚,木质化程度高,根系发达,耐肥,大面积种植在 省植保所田间调查,宝杂油 1 病毒病病株率 耐病性与秦油 2 号相同。 5 栽培技术要点当平均气温下降到 1820或冬前大于零度的积温达 930T 左右时为直播适宜期,关中西部以 9 月上旬播种为宜,坡旱地宜早。 早播,早管,促进秋发壮苗越冬。 一般总肥量的 80用做底肥,20用做年底追肥。 中等肥力土壤,施纯氮180210kg/五氧化二磷 90150kg/般关中地区留苗,水肥地1518 万株肥地 1821 万株/期主要防治菜青虫、黄翅叶蜂、跳甲等,可用敌百虫、1605 或甲敌粉等农药喷杀;春季防治以菜茎象甲、蚜虫为主,可用氧化乐果、抗蚜威、敌敌畏等药剂防治。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