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根腐病内容摘要:
1、病原菌学名主作物甘薯。 病害诊断苗期、本田期均可发病。 苗期发病,多在幼苗根尖或中部出现黑褐色病斑,致使幼苗矮小,节间短缩,茎叶萎缩,叶片逐渐变黄,幼苗生长缓慢,严重时根部腐烂,幼苗死亡。 田间发病,多是受害根根尖变黑,后蔓延到根茎,形成黑褐色病斑,病部表皮破裂,皮下组织变黑。 发病轻微的植株地下茎近地际处能再发出新根,虽能结薯,但薯小。 发病严重的植株地下根茎大部变黑腐烂,地上茎蔓分枝少,节间短,叶片小而硬化,逐渐变黄而反卷,由下向上干枯脱落,重时全株枯死。 致病菌为茄腐皮镰孢霉甘薯专化型。 病菌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座上。 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稍弯曲,顶胞钝圆,底胞在长轴的斜向有微小突起或稍具足形,分隔 3 2、8 个,以 5 隔者多。 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短杆状,多数单胞。 厚垣孢子生在大型分生孢子或侧生菌丝上,单生或两个连生,球形或扁球形。 菌核扁球形,灰褐色。 发病规律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病菌混入粪肥在没有腐熟时粪肥也可带菌,成为初侵染源。 带菌种苗可远距离传播,田间可借土壤、灌溉水和农具传播。 病菌由根部伤口侵入。 病害发生与品种、茬口、土质、气象密切相关。 温度 27左右,土壤含水量 10%以下时,适宜于发病。 连茬地、砂土地一般发病重。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如济薯 10 号、鲁薯 7 号、烟薯 3 号、北京553、南京 92、鄂薯 2 号等。 (2)建立无病留种基地,培育无病种薯,繁育无病壮苗。 (3)种植地块应深翻改土,早整地、精细整地。 施用充分腐熟粪肥。 (4)适时早栽,精细栽植。 适时灌水,多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 (5)重病地块应与粮食、豆类作物进行 3 年以上轮作。 (6)初见零星发病,可对病株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 300 倍液,或 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绿亨 1 号 3000倍液灌根,或喷洒茎蔓基部及周围土壤表面。 专利查询。甘薯根腐病
相关推荐
1、进行产后深加工外,还可通过反季节栽培提早甘薯上市。 现介绍两种反季节栽培技术。 1、甘薯 5上市栽培技术采用在温室大棚加小拱棚内垄间蓄水的办法,以提高保温效果。 12 月至次年 1月便可栽插。 用茎尖脱毒苗在小拱棚内栽培,5 月上市每 667 平方米产量1300入大大高于常规种植。 栽培管理要点:在宽约 150小拱棚内,用宽幅薄膜盖两垄(每垄头 70头用土堵塞后在垄沟灌水(需水量每 667
0 Ω挡测量某电阻时,操作步骤正确,发现表头指针偏转角度较大,但可以读出电阻值,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应换到 ________挡.换挡后立即用表笔连接待测电阻进行读数,表盘的示数如图 所示,读出的数据是 ________,发现测量出的电阻值与第一次测量值偏差很大原因是 _______。 步骤如下: ( 1)用 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甲所示,可知其长度为 ________ mm; (
号栽培技术 广紫薯 1号(广薯 95薯 88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甘薯新品种,于 2005年 3月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 秋薯全生育期 110130 天。 顶叶色缘紫,叶形浅复,叶脉紫色,茎绿带紫色,株形半直立,薯块紫红皮,紫花色肉,薯形纺锤较美观,耐贮性好,萌芽性好。 干物率 食味 粉率 维生素 抗薯瘟病。 适宜我省水、旱地夏秋季种植。 0022003 年参加省优质组区试
的方法是( ) A.应串联一个 的 电阻 B.应并联一个 的电阻 C.应串联一个 1800Ω 的电阻 D.应并联一个 1800Ω 的电阻 17. 如图所示电路中,各灯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分别是: A 灯 “10V 10W”, B灯 “60V 60W”, C 灯 “40V 40W”, D 灯 “30V 30W”。 在 a、 b 两端加上电压后,四个灯都能发光。 比较各灯消耗功率大小,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