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的栽插方法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据广大农民群众实践经验及研究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斜插法:需苗长 16 厘米米,栽时苗入土 10 厘米左右,地上留苗 6 厘米米,薯苗斜度为 45 度左右。 这是河南省当前大田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栽插方法。 其特点是薯苗入土的节位分布位置介于水平栽插与直插法之间,单株结薯数比水平插法少、比直插法多,上层节位结薯较大,下层节位结薯较小,结薯大小不太均匀。 但是此法抗旱性较好,成活率高,单株结薯少而集中,适宜山岗丘陵地或缺水源的平原旱地采用。 此法栽插简单,如适当增加密度,加强肥水管理,即使单株结薯不多但因薯块大仍能获得高产。 (2)水平栽插法:其特点是薯苗较长(苗长 20 厘米米) 2、,入土各节分布在埂面下 5 厘米米深的浅土层,结薯条件基本一致,各节位大都能生根结薯,很少空节,结薯较多且均匀。 适合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发挥其结薯多而均匀的优点,可获高产。 目前各地大面积高产田多采用此种方法。 但其抗旱性较差,如遇高温干旱、土壤瘠薄等不良环境条件,则保苗比较困难,容易出现缺株或小苗,并因结薯数多而得不到充分的营养,导致小薯块增多而产量不高。 (3)直插法:薯苗短时多采用此法。 其特点是将薯苗下部 2 节垂直插入土中,深 10 厘米左右,由于入土较深,只有少数节位分布在适合结薯的表土层中,故一般单株结薯块少,多集中于上部节位,但膨大快,大薯多。 另外,因薯苗入土较深,能利用土壤深层水分 3、,易成活,返苗快,耐旱性较强。 适宜山坡干旱、瘠薄及沙土地使用。 采用此法成活率高、省工,但要适当增加密度以弥补单株结薯少的缺点,从而提高产量。 (4)船底形栽法:此法一般选用 20 厘米米的薯苗,将头尾翘起如船底形,埋入土中 5 厘米米深。 因入土节位较多且多数节位接近土表,利于结薯、薯块多。 此法适于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无干旱威胁的地块使用,充分发挥其结薯多的优势获得高产。 缺点是薯苗中部入土较深的节位往往结薯少而小,甚至空节不结薯。 (5)钩形栽插法:此法大致同深斜栽,栽时将苗基部弯成钩状直接压入埂土中,常使基部入土较深,故易成活。 苗稍长时可用此法,地上露出 10 厘米左右的苗身。 以上方法各具特点, 4、采用哪种方法最好应根据薯苗长短、栽插时间、土壤墒情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栽插技术(1)选用壮苗:在苗源充足的情况下应做到用壮苗,剔除弱苗。 春薯剪苗前要经过几天炼苗,夏薯选用采苗圃带顶尖的薯苗。 因为壮苗返苗快,成活率高,长出的根多、根壮,吸收养分能力强。 (2)薯苗进行灭菌处理:主要目的是预防因病害而造成老小苗的发生。 方法是采用 40%多菌灵胶悬剂 50 倍液或 70%甲基托布津 700 倍液对薯苗基部 6 厘米米处浸泡 10 分。 (3)掌握栽插技术:1)栽插时间:最好选择阴天土壤不干不湿时进行,晴天气温高时宜于午后栽插。 大雨天气栽插甘薯不好,易形成柴根,应在雨过天晴土壤水分适宜时再栽。 如 5、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考虑抗旱栽插。 2)浅栽: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昼夜温差大的土层最有利于薯块的形成与膨大,因此栽插时薯苗入土部位宜浅不宜深,但也不能过浅。 因此,必须在保证成活的前提下实行浅栽。 浅栽深度在土壤湿润条件下以 5 厘米米为宜,在干旱地深栽也不宜超过 8 厘米。 3)适当增加薯苗入土节数:这样做有利于薯苗多发根、易成活。 入土节数应与栽插深浅相结合,入土节位要埋在利于块根形成的土层为好,因此以使用 20 厘米米的短苗栽插为好,入土节数一般为 4 个。 4)栽后保持薯苗直立:直立的薯苗茎叶不与地表接触,避免栽后因地表高温造成灼伤而形成弱苗或枯死苗。 5)点水栽插,按实覆土:改变等雨栽插,实行点水栽插,不仅可以争取时间早栽增产,而且能达到根与土密接,提早成活。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