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病害的防治内容摘要:
1、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除直接烹食外,还可加工成多种食品,供应市场,是群众喜爱的食品之一。 甘薯种植技术简单,历史悠久,粗生粗长,产量高,一年四季均可栽种。 近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培育出许多甘薯新品种,成为市场的畅销品,更成为农民喜种的作物之一。 但甘薯发生病害也比较严重,常常影响产量或导致严重减产。 现将甘薯几种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下,供参考。 一、甘薯黑斑病甘薯黑斑病又称黑疤病,是甘薯的重要病害。 此病发生危害期很长,从育苗期、大田生长期到收获贮藏期,都会发生。 薯块受害时间最长,损失很大。 而且病薯含有毒素,牲畜吃了也会中毒,甚至死亡。 主要防治方法有:(1)培育无病苗。 建立无病苗种地,严格控制病苗、病薯 2、的调运传播,发现病薯、病苗及时处理。 (2)适时收获,安全贮藏。 留种薯要在晴天收获,避免薯块淋湿和冻伤,贮藏室要清洁消毒,要严格挑选健薯,剔除病薯入贮,以保证贮薯安全。 (3)种植无病壮苗。 种前种苗最好喷施 2%福尔马林消毒,薯块最好放入 2%福尔马林溶液浸 10 分钟,以杀死病菌,苗床也要注意消毒。 (4)选好苗床。 苗床最好选择向阳避风、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高旱地,床土最好用新土,或用新地作苗床,以断绝病源的发生危害。 (5)采用两次高剪移栽。 第一次当苗长 25 厘米左右时,从苗基部离地面 3米处剪下移栽;第二次再将繁殖苗离地 10米处剪下移栽到大田,这样可以保证无病健苗种植。 (6)合理轮作。 黑斑病 3、菌能在土壤中存活 2 年以上,因此,实行 3 年以上的轮作和改种,并加强大田管理能有效防止该病发生。 二、甘薯软腐病甘薯软腐病俗称水烂、软烂,是甘薯贮藏期的主要病害。 该病蔓延迅速,常引起大量腐烂,损失较大。 主要防治方法有:(1)选好贮藏室,要选择干燥清洁的房间贮藏,通风透光,地板要干净。 (2)选择晴天收获,当天收获当天入库贮藏,要严格检查,把损伤、虫咬、病烂、水浸的薯块剔除,以保护健薯的贮藏安全。 (3)贮藏室不宜过早密封,注意通风散热,并使温度保持在 15间,保持干燥环境,有条件的地方应适当降低温度至 12防止病菌的繁殖和蔓延。 (4)贮房和覆盖物进行梢毒,可用 2%福尔马林喷洒墙壁、地板和覆盖物(薯堆不要喷),密闭窗户 2,以杀灭室内的病菌,对防止甘薯腐烂效果很好。 三、薯瘟薯瘟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在甘薯苗和生长期都会发生,使叶片枯萎,或引起薯块腐烂,造成减产。 薯瘟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主要的预防方法有:(1)加强检疫,封锁和控制疫区的病薯、病苗传播到非疫区。 (2)建立无病品种田,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管理,发现病株及时除去烧毁,并在病穴内施上石灰粉。 (3)病田不要连作,实行水旱轮作。 )病苗残株要集中烧毁处理,决不能用作堆肥,以防止病菌扩散危害。 专利查询。甘薯病害的防治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宁夏20xx-20xx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反应 D.铝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 ( ) A. KOH溶液 C. NaOH溶液 D.稀硫酸 、铁、铝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地壳中的含量: AlFeNa B.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物中金属价态数值: AlFeNa C.钠、铝均能从 FeCl3溶液中置换出铁 D. 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里 ,可加入的试剂是 ( ) A. HCl B. NaOH C. CuCl2 D. H2O
甘薯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1、斑病又叫黑疤病,是甘薯的主要病害,此病从育苗期、大田生长期和收获储藏期都能发生,引起死苗、烂床、烂窖,造成严重损失,且病薯含有毒物质(莨菪素),耕牛吃了会中毒,引发生气喘病,引起死亡。 因此彻底消灭黑斑病是保障甘薯生产的重要环节。 一、症状病菌主要危害薯块和病苗,在收获时可以见到薯蔓白色部分发病变黑,薯块发病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的黑褐色病斑,病部中央稍凹陷,病健交界分明,轮廓明显,上生灰色霉层
甘薯畸形块根形成原因及防止方法
1、们在甘薯的栽培过程中,都遇到过甘薯形成一些畸形块根的现象。 有的长得“不顺溜”,有的大头小尾,形成牛蒡根,有的出现裂缝,还有的块根发硬,里面象长了“红血丝”等等。 这些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甘薯的商品价值。 畸型的薯块是如何形成的。 要了解这一点不妨先从甘薯块根的形成说起。 从薯秧或种薯苗上长出的幼根都叫纤维根,薯块就是这些纤维根皮下的形成层细胞加速分裂、生长、膨大形成的。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