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xx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 摘编自赵云旗《中国古代交通》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开辟海路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 8 分) 材料二 北京 “ 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 „„ 关口上下百十,而居庸、紫荆、山海、喜峰、古北、黄花镇险厄龙著。 会通漕运之利,天津又通海运,诚万古帝王之都。 ” 当时盘踞在漠北的蒙古各部,屡屡骚扰明朝边境,给明朝造成最大的威胁。 以南京为都城来应付蒙古势力卷土重来的产重威胁,必然有鞭长莫及之危险。 而北京地处北方咽喉要地。 迁都北京,实行 “ 天子戍边 ” ,既可以加强对蒙古的防御和抗击,又可以加强对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管理和控制。 北京是明成 祖朱棣经营多年的根据地。 朱棣发动 “ 靖难之役 ” ,取代了侄子建文帝之前。 北京是他的燕王封地,其亲信、势力也大多集于此地。 迁都北京可以摆脱南京反对派旧臣的牵制。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原因。 ( 6 分) 材料三 以汉族建立的明代,在 15 世纪中叶,仍以北京为全国的行政军事中心。 置与全国首位经济区(长江下游)的遥远距离于不顾,这是一个勇敢的创举。 北京人与蒙古人、满族人只隔了一条近在咫尺的长城,军事上具有极大的冒险性。 因此近代政治地理学家多誉之为 “ 有进取性的首都 ”。 —— 辛向阳、倪建中《首都中国》 ( 3)综上,你如何认识北京被誉为 “ 有进取性的首都 ”。 ( 4 分) 13.( 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两千年时间里,中国依靠其优越的文化、富足经济、军事力量,在东亚保持领袖地位,而朝鲜、琉球、安南、缅甸等周边小国则接受小伙伴的地位。 构成这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的不平等,而非如近代西方那样的国家平等,“ 国际家庭 ” 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国际法来制约,而是由所谓的封贡体系来支配。 封贡体系体现了儒家的礼仪观念,并确认一个等级制的世界秩序,中国在其中享有优越地位,安如磐石且不可侵犯。 清廷坚持封贡体系不仅适用于亚洲周边国家,也适用于其他想与中国建立关系的西方国家。 清廷把西方国家的使节当作藩属国使臣对待,作为内政的一部分由礼部和理藩院负责处理,而没有专门常设的外交机构。 —— 摘编自徐中约《 l6002020 中国的奋斗》 (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外交体制形成的原因,并分析说明其与西方近代外交体制的区别。 ( 8 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势力的纷纷涌入,打破了中国传统的闭关政策。 清廷中一些比较早的“开眼看世界”的大臣开始探索在西方外交语境下建立适应国际交往需求的外交机构。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与英、法、俄分别签汀《北京条约》,增开通商口岸、列强公使驻京。 1860年,“总理各国事务街门”在京设立,专门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