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茎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1、薯茎线虫病俗称“糠心病”、“空梆子病”。 是一种危险性、毁灭性的病害。 主要侵染种苗和茎蔓,危害薯快,致使茎蔓、快根发育不良、短小、畸形。 严重地块植株发黄、枯死,瓜快腐烂,造成严重减产。 一、发生危害情况平阴县山区旱地面积较大,适宜种植甘薯,常年种植面积 1 万公顷,占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 由于连年种植,加之薯苗的调剂、淀粉加工业的发展等因素,使得该病在我县蔓延。 到 1994 年全县普遍发生,受茎线虫危害的地块一般减产 12 成,重者达 80%以上,严重威胁着我县甘薯生产,为此我们进行了防治试验,摸索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技术,效果十分显著。 二、传播途径该病主要依靠种苗、种薯、土壤、肥料等途径传 2、播。 带病旧苗床育苗及带有茎线虫病的薯块、种苗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三、防治措施1、加强检疫。 不从有甘薯茎线虫病的疫区调薯、买苗,对调进调出的薯苗严格进行检疫。 2、建立无病留种地。 选多年未种过甘薯的无病地块,栽植健壮的无病种苗,建立留种田,繁殖淀粉型脱毒徐薯 18 和鲜食型脱毒北京 553 的无病种薯。 3、选用抗病品种。 品种间抗茎线虫性差异较大,重病地块应种植抗病的济薯10 号、鲁薯 3 号。 4、药剂防治。 (1)药剂处理苗床。 在选用无病种薯的基础上,育苗时用 5055温水浸种10 分钟,可杀死种薯表皮下 7 毫米深处线虫。 苗床育苗期施药两次,第 1 次在薯上炕时,第 2 次在拔二茬苗子后,分别 3、用 5%的涕灭威颗粒剂,每平方米4050 克加细土混匀后,向苗床均匀撒入,然后喷水或用 40%的甲基异柳磷400 倍液泼浇。 由于苗子基部茎线虫较多,栽苗时可采用高剪苗,然后用 40%的甲基异柳磷 200 倍液浸苗基部 30 分钟。 (2)大田药剂防治。 为防治土壤中的茎线虫侵害无病秧苗,在插秧时还必须穴施涕灭威进行防治,每 1/15 公顷(1 亩)12 千克,即按种植密度刨穴、插秧、浇水、施药、覆土,或每 1/15 公顷用 40%的甲基异柳磷 千克对水浇穴。 5、轮作换茬,防止土壤传播。 在发病严重的地块,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种小麦、谷子、棉花等作物,进行 34 年的轮作,可有效降低田间虫量。 6、适时收获,安全贮藏。 大田应适期早刨,以减轻危害。 留种田在霜降前,选晴天收刨,选无病、无伤种薯,当日入窖贮藏。 7、清洁田园。 甘薯收获后,立即挖除田间病根,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销毁处理,以减少虫源。 切忌随意丢弃或用来沤制肥料,也不能用病土垫圈。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