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20xx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治国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春秋时期面对这种变化,老子和孔子的治国理念有什么不同。 ( 4分) 材料二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 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 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 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 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 ……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 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 梁启超《变法通议》 ( 2)概要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 梁启超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5分)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思想。 用史实说明新时期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 5分) ( 4)综上,谈谈法律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有何共同作用。 ( 2 分) 你能从中得出的最主要认识是什么 ? ( 2分) 【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维新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试题解析】( 1)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 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学生可结合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来回答。 ( 2)梁启超的法治思想需要结合材料来总结归纳。 而时代背景,学生可以把它转换成维新变法思想出现的背景,具体可以从民族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几方面来回答。 ( 3)“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说明了加强法制建设维护民主制度的必要性。 具体措施,可以结合新时期的法制建设相关内容来回答。 ( 4)法治的作用,可从社会的稳定、调节矛盾等方面来回答。 从中,我们能够发现,古代的法治主要是为了维护专治,而近现代则是为了维护民主制度。 【答案】 ( 1)变化:从“以礼治国”到“以法治国”开始形成。 老子:无为而治;孔子:以德治国。 ( 2)思想:法律用于调节国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全面借鉴外国的法律制度,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 背景:近代西方法律传入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朝统治的危机( 3)思想:以法制保障人民民主。 实践: 1982年颁布 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法律。 ( 4)作用:保障社会稳定(规范人们行为、调节 社会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等。 认识:民主政治制度由“人治”到“法治”逐步完善;“民权”更多地得到法律保障。 13.( 20分) 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许多国家,纷纷鼓励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为增加出口额而给予手工工场以扶植,包括政府津贴、授予特权、国家订货以及提供修路、疏河、建港等方便商业流通的条件等等。 ——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清 朝 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 白寿彝 《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和中国各自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 说明西欧和中国不同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 6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古老的中国开始了自己的以工业化为核心的新的现代化征程 …… 1949— 1978 年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 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标志,中国开始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 摘编自 中国网 《 新中国工业化的历程 》 ( 2)根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 20 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 ( 6分) 材料三 1978— 1992年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