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藤栽培平菇新技术内容摘要:

1、薯亦称红薯、红苕,其藤(干品)含粗蛋白质 粗脂肪 1%,钙 磷 微量的赖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等。 甘薯藤添加适当辅料,即可用于栽培平菇,是优质高产的好原料。 具体做法如下。 挖甘薯后,将其藤搬运至场地上铡成 23 厘米长,晒干,用编织袋装好备用。 100 千克水加 2 千克石灰,将整袋干藤浸入并加石块压住,浸泡 1 天后捞出沥干。 每 100 千克干藤,加麦麸或细米糠 10 千克,过磷酸钙 2千克,石膏粉 克,尿素 克,多菌灵 100 克。 将多菌灵和化肥溶于水,石膏粉和麦麸拌匀后用以上溶液拌湿,最后与甘薯藤拌合,上堆发酵,翻堆 2 次。 将幅宽 80100 厘米的塑料筒膜或地膜筒料裁剪成 100 厘米 2、长,将一头扎紧;或用折角袋形式,每两边对折,折叠处用大头针固定。 将大袋放在消过毒的平地上,底层均匀撒少量菌种,即可装入冷却至常温的发酵料2025 厘米厚。 轻轻提起整袋,使底口四周塑料撑开,再放地上,沿袋壁将培养料压紧,使其成为圆形。 继续装培养料,每装 25 厘米,压紧,直至袋上能合拢口时为止,将表面压紧弄平。 然后用直径 23 厘米的木锥棒或钢筋棒(锥体尖端宜平)在科面每隔 58 厘米打一孔洞,孔深入袋底(勿把底层薄膜戳破),在孔内点放菌种,填满压紧。 每打一孔,点满菌种后再打另一孔,直至全袋点完,面上匀撒些菌种,轻轻压平。 最后将袋口对角交替折叠,用大头针固定。 如此逐袋装料播种,每两袋并排成行,行 3、距 4050 厘米。 种后 23 天菌丝开始萌发,57 天后每天清晨开门(不开窗)通风 30 分钟。 15 天后打开门窗通风 小时。 现蕾后,打开袋口,对墙壁和地面喷雾,使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 85%90%,加强通风透气,促使菇蕾发生。 蕾 78 天后,便可采收第一潮菇。 采完后清理科面,用直径 2厘米的木棒,在菌袋面上每隔 10 厘米打 1 个 1015 厘米深的孔洞,浇灌营养水。 待表面明水干后,将袋口封好。 其后管理与头潮菇相同,只是所用营养液的品种要加以轮换,共可收 34 潮菇。 收 4 潮菇后,为了挖掘培养料的生产潜力和提高生产效率,还可采用以下方法使其继续出菇。 调头法:即将菌袋的底与面调换位置,与前面一样,打开袋口,打孔,灌营养液,出菇管理,还可收 23 潮菇。 层架法:用竹竿或细檀条搭成简易层架,每层用原材料 2 根,将脱袋后的菌袋摆放在上面,袋间相距 1015 厘米,共排 23 层,可使菌袋周身出菇。 截筒覆土法:将菌袋搬至室外,脱除薄膜筒,用快刀或钢丝锯条,横断成 3 段,排放于畦床上,空隙用肥土填满,面上覆土 12 厘米厚。 完菇以后,将菌床废料晒干粉碎,可作饲料补充剂。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