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茎线虫病内容摘要:

1、薯茎线虫病,俗称“糠心病”。 病原线虫学名寄主作物甘薯、马铃薯、百合、人参、薄荷、当归等。 病害诊断主要为害薯块,其次是茎蔓。 薯块受害时薯肉呈条状白色或褐色粉状空隙,内含大量线虫,使薯肉呈干絮状,重量显著减轻,用手弹敲时发出空心声。 病薯在收获初时外表不易识别,经贮藏后薯皮变成猪肝色。 薯苗受害主要在苗基白色部分,被害部表皮上有蓝紫色块状或条状晕斑,严重时髓部呈褐色干腐状。 茎蔓多在近地面 710 厘米处的主蔓基部拐子上表皮出现黄褐色裂纹,后渐成褐色,髓部呈白色干腐,严重的病茎蔓变粗,易折断。 病原线虫为马铃薯茎线虫,雌、雄成虫均蠕虫形、细长,两端稍尖细,体长约 1 毫米。 幼虫短小细长,卵椭圆形。 发病规律 2、病原线虫以卵、幼虫和成虫态随收获的薯块在窖内越冬,也可以幼虫和成虫在土壤及粪肥中越冬。 病原线虫主要靠薯块、薯苗传播,而且可做远距离传播。 在田间可由土壤、粪肥、雨水和灌溉水流、人畜和农具携带传播,使用旧苗床育苗也能传播。 病原线虫耐低温,2就可活动,高于 7即产卵和孵化。 活动最适温度为 2530。 喜欢在湿润、通气良好的砂质土壤中活动。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如鲁薯 7 号、辽薯 40、北京 553、济薯 10号等。 (2)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无病种薯或高剪苗,防止薯苗带线虫。 (3)施用腐熟粪肥,不要用病薯及其制成的薯干、病秧作饲料,防止病原线虫通过牲畜消化道进入粪肥传播。 (4)重病地应与粮食作物、烟草、棉花等进行3 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更好。 (5)做好田间卫生,田间发现病株,要连根拔除深埋或烧毁。 病田收获后,要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深翻土壤。 (6)药剂防治可用 5%茎线灵颗粒剂,每 667 平方米 1克撒在薯秧茎基部,然后覆土浇水。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