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紫纹羽病防治内容摘要:
1、薯紫纹羽病,俗称“红筋网”、“留皮”等。 寄主作物:甘薯、马铃薯、大豆、花生、棉花、桑、茶、果树、林木等。 病害诊断:为害薯块和地下茎。 病株表现茎叶萎黄,停滞不长。 地下薯块表面缠绕白色纱线状物,以后线状物逐渐变粗,颜色渐变成红褐色至紫褐色。 患病薯块由上而下,自外向内逐渐发展以至薯肉腐烂,发出酒精味,薯皮因包有菌膜,质地坚韧。 表皮破裂后,腐烂薯肉流出,仅空存“僵壳”。 地下茎、根须染病,皮层易脱落。 致病菌为桑卷担菌。 菌丝初时无色,老熟后紫褐色。 菌丝集成的菌索长纱线状,不规则分枝。 菌索后期集结形成子实体,上有发达的子实层,在子实层上并列着生着担子,担子圆筒形,担孢子单胞,无色,长卵形。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 2、索和菌核依附于病薯、病拐子上,或以拟菌丝遗落土中越冬。 病菌在土中可存活 4 年。 翌年越冬菌索和菌核产生菌丝体,菌丝体集法形成的菌丝束,在土壤中延伸,接触寄主的根后即可侵入为害。 一般先侵染新根的柔软组织,后蔓延到主根。 病、健根接触或从病根上掉落到土壤中的菌丝体、菌核等,也可由土壤或雨水、灌溉水流传播。 病残体沤肥未经腐熟施入田间也可传播。 另外,在病田放牧牛羊,或人进出病田,也会把病菌传到无病田。 病菌在土壤中适应性强。 低洼潮湿、积水地、砂质土、土层薄浅地发病重。 植株缺肥,生长不良发病重。 与桑、茶混种或间作容易发病,甘薯连作发病加重。 酸性土壤利于发病。 防治措施:(1)严格挑选种薯,剔除病薯,无病土育苗。 (2)不宜在发生过紫纹羽病的桑园、果园以及大豆、马铃薯等地块栽植甘薯。 最好甘薯与粮食作物倒茬。 重病地应与禾本科作物进行 4 年以上轮作。 (3)施足充分腐熟粪肥及碱性肥料,如草木灰等。 (4)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早挖去,不要等到形成菌核再挖。 并应将带菌土壤一并挖尽,再填入无病土。 病株周围土壤灌 20%石灰水消毒。 (5)发病初期在病株四周开沟阻隔,防止菌丝体、菌索、菌核随土壤或流水传播蔓延。 (6)发病初期可用 36%甲基托布津悬浮剂 500 倍液,或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或 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60%防霉宝水溶性粉剂 800倍液灌根。 专利查询。甘薯紫纹羽病防治
相关推荐
元时,该公司日获利润最大。 最大利润是多少元。 , AB 是⊙ O 的直径, C 是弧 AB 的中点,⊙ O 的切线 BD交 AC 的延长线 于点 D, E 是OB的中点, CE的延长线交切线 DB 于点 F, AF交⊙ O于点 H,连结 BH. ( 1)求证: AC=CD; ( 2)若 OB=2,求 BH的长. △ ABC中, AB=4, BC=5,∠ ACB=45176。 ,将△ ABC绕点
年,甘薯扦插期遇干旱,成活率较低,因此种植密度有所下降,这将影响今年的甘薯产量。 甘薯一生对肥料需求以钾素最多,尤其是进入薯块膨大期需要大量的钾,如果此时施用钾肥,能满足甘薯对钾素的需求,并配套施用适量的磷肥和氮肥,则可大大促进薯块的膨大,提高大薯率,使单位面积产量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1、施用草木灰。 草木灰含钾量较大,还含有磷、钙等多种营养元素,施用得法可起到显著的增产作用。 其具体做法为
示实物图连接完整。 ( 2) 若小雷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灯几乎不发光,移动滑片也不能改变灯的亮度。 原因是他把滑动变阻器的 _________(选填“”或“” )接线柱接入 了电路。 ( 3)小雷排除故障后,按图 18所示的电路继续进行实验: ①闭合开关,滑片向 ________(选填“”或“” )端移动,使灯发光,测出灯的相关物理量,记录和计算结果如下表: 图 15 图 16 图 13 图
have 10. can see 10. yuan. 6. Do you have new teachers? ,we do . ,we don’t. ,we have . 7. This t is Sam’s Tshirt. is at home. A. my B. I C. mine 8. hat is this? It39。 s Amy’s. ’s B. Whose C. Whose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