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的高产高糖栽培技术(一)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一)甘蔗对土壤要求。 甘蔗对各种类型的土壤具有较强的适应力,但不同的土壤及土壤肥力不同,使甘蔗的产量有很大的区别。 广西的土壤多为红壤和砖红性黄壤,其特点是酸、粘、瘦、板,主要表现为土壤通气性差、有机质含量低,对甘蔗生长发育极为不利,是造成甘蔗产量低的主要之一。 因此,改良土壤是提高广西甘蔗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认为改良土壤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间套种技术。 甘蔗行距较大(一般在 1 米以上),前期生长较慢,间套种是一项传统的增产增收栽培模式。 在甘蔗生长前期(一般是在下种到分蘖末期约100 天)间套种绿肥、花生等生育期短、矮杆、株型较为紧凑的作物,最好是豆科作物,豆科作物 2、的根瘤有固氮作用。 这样既可增收一季作物,增加蔗农收入,也通过其秸杆压青等,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甘蔗的产量,是一举多得的好措施。 主要做法是在甘蔗种植后即在甘蔗行间种植绿肥、玉米、花生、黄豆、四季豆、辣椒、西瓜等,待到甘蔗封行前收获(玉米可作为鲜苞收获,黄豆也可作为青豆收获上市)或压青,以免影响甘蔗的生长发育,以致影响甘蔗的产量。 目前较为适宜甘蔗地里间套种的作物及品种有:肥:紫云英、生:桂花 21 号、桂花 23 号、桂花 17 号、粤油 116、梧油 7 豆:桂夏 1 号、桂夏 2 号、桂早 1 号、桂早 2 号、桂春 3 季豆:双青一号、白子四季豆、意选一号、12 号菜豆、81生菜豆 3、、供给者。 米:桂单 22 号、路单 10 号、蠡玉 16 号、先甜 5 号2、增施农家肥,采取蔗叶还田等措施提高蔗地的有机质。 在甘蔗施用基肥时增施各种农家肥如猪牛羊鸡鸭粪、土杂肥以及沼气池的废渣废液等。 同时提倡在甘蔗收获后,用甘蔗碎叶机将蔗地全部的甘蔗叶打碎,通过土地翻耕犁耙将甘蔗叶回归土壤;不提倡在蔗田烧蔗叶,这不仅会造成大气的环境污染,而且养分损失大,肥效不高。 3、与其它作物进行轮作。 有条件的地方,在收获最后一年宿根蔗(我区一般 3年)新植甘蔗前种植一年或一季其它作物等进行轮作,这可大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甘蔗产量。 各地在实践中也模索出一些既达到轮作的目的,也能正常进行甘蔗生产的好经验: 4、一是在秋天收获的甘蔗地里种植一季冬菜、冬玉米或冬绿肥,次年春再种植甘蔗。 即“秋收甘蔗+冬菜、冬绿肥、冬玉米+春植蔗”模式,这种模式不影响甘蔗生产,在种植甘蔗的间隙又多收一季作物,提高了蔗农的收入;二是在晚春收获的甘蔗地种植一季花生、玉米、大豆等作物,于当年秋再种上秋植蔗。 即“春收甘蔗+春花生(黄豆、玉米)+秋植蔗”;4、深耕深松。 用大马力拖拉机在新植前进行土壤的深耕深松,深耕深度达 35公分以上,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抗旱措施,目前我区正在推广(具体见本节的新植蔗栽培技术)。 5、合理施肥,均衡的施肥。 一是施用生物肥作基地更是改良土壤的好办法,如施用我区土肥站生产并推广的“绿力”牌生物肥。 我区大部分土 5、壤偏酸,因此在土壤中施适量的石灰调整土壤的 (中等偏酸为宜)等,一般在犁耙地前每亩撒施 50 公斤左右的石灰,可有效地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达到提高土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体施肥技术见如下甘蔗对养分的要求)。 (二)甘蔗对养分的要求:甘蔗生长期长,产量高,消耗养分多。 按一般生长期 1011 个月(春种冬收)计,亩产 5 吨甘蔗,需吸收氮(N)斤,磷(斤,钾(014 公斤。 甘蔗施肥的一般原则是:、施足基肥,适时追肥。 有机肥和 P、K 肥应作为基肥一次施完,N 肥则要分次施放;、氮、磷、钾施用的比例一般为 1:、施肥要培土,作基肥时可防止化肥对种茎的危害,同时可有效防止肥份的挥发和雨水冲刷造成的养分流 6、失。 主要是推广的甘蔗智能化施肥技术。 各地不同的土壤其肥力和营养成分有较大的差异,应通过土壤诊断来决定施肥量的多少,这才是科学的。 我区目前在扶绥县、江洲区等主要蔗区推广甘蔗智能化施肥技术,均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受到蔗农的普遍欢迎。 甘蔗智能化施肥技术依托广西甘蔗智能化施肥专家系统,由广西区土肥站组织开发并推广,该系统就像一个“傻瓜机”,只要有一台能联网或单机装有该系统的电脑,访问系统,输入种植地块、种植类型、往年产量、甘蔗品种等一系列必要的数据,电脑就会自动提供最佳的施肥标准以及该地块的预期产量。 按这个标准施肥,所施的肥料就能做到不多不少不浪费,还能保证作物正常生长。 我区月大部分市县土肥站都具备有 7、测土配方等智能化施肥的设备与技术,该技术操作简单易行,花费不多,它可根据蔗农的产量要求,提高 1施肥方案,这样不仅有利于正确地施用肥料,而且可大大减少肥料的施用量,减少成本,提高产量和含糖量,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广西的土壤还易缺少甘蔗生长所需要的 )、)、B(硼)、)等营养元素,需要靠人工施肥来满足。 一般可在追施氮肥中一块施,也可作为叶面肥喷施。 (三)甘蔗对水分的要求:甘蔗一生需水量很大,茎的含水量多,幼嫩茎梢含水量最多,一般达 8592%,而到成熟期茎含水 70%左右,干物质含量约 30%。 甘蔗吸收水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根部吸收,吸收并分配到体内的水分 90%以上通过气孔发生蒸腾作用散失到体外 8、。 甘蔗吸收水分的规律:幼苗期到分蘖期期大约占全生育期需水的 1520%;伸长期植株生长快,需水量最大,约占全生育期需水的 5560%;转入到成熟期,占全生育期需水的 2025%。 这种现象也称为“两头少,中间多”的甘蔗需水规律。 广西降雨集中,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差,秋冬旱发生较为严重。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恶化,春旱夏旱也时有发生,且有逐惭变重的趋势。 而广西年降雨多少、降雨是否均匀是决定全区甘蔗产量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正所谓“肥是甘蔗的劲,水是甘蔗的命。 ”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抗旱措施,才能使甘蔗获得高产稳产。 提高甘蔗防旱抗旱保水的主要措施是:1、加大森林、绿的覆盖率,改善生产区域的生态环境;2、选用大马力 9、拖拉机进行深耕深松,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提高蔗地的蓄水保水能力;3、选用抗旱品种,提高甘蔗自身的抗旱能力;如可选用新台糖 16 号、桂糖94/119 等。 4、兴修各种水利设施。 如兴修田头水柜,挖井等,建设各种滴灌、喷淋灌设施;如购买卷盘式喷淋机等,在土地特别干旱的时候采取人工喷淋,可大大提高甘蔗产量。 对于甘蔗良种扩繁田来说这更是不可缺少的抗旱措施。 5、采用地膜和蔗叶覆盖,减少水份的蒸发;在甘蔗下种后采取地膜覆盖的措施,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可起到保湿的作用,还可减少杂草的滋生。 在甘蔗中期如剥叶,可把剥下的蔗叶随手平铺畦面上,亦可起到很好的保水保湿作用。 6、采取甘蔗剥叶不砍种(即多芽种)是适合我区 10、旱坡地冬植蔗较好的抗旱下种技术。 7、选用水旱田种植甘蔗。 一些水旱田可改种甘蔗,由于其肥力高,保水能力强可获得较高的甘蔗产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如 2004 年广西崇左市江洲区驮卢镇逐盎村大桥屯种植水田蔗 250 亩,采用新台糖 25 号、台优等新良种,并采取相关的技术措施,取得了 的好收成。 按每吨甘蔗收购价 180 元计,亩收入达 1674 元。 8、采用酒精废液喷淋甘蔗技术。 利用酒精废液喷淋甘蔗技术是世界甘蔗生产大国的主推技术之一,是一项增产效果明显、生态环保、循环利用资源的新技术。 据化验,每吨酒精废液所含总氮、总磷、总钾量相当于尿素 斤、过磷酸钙 斤、氯化钾 斤。 据我区上思县糖办调查,每亩 11、喷施酒精废液5 吨,每亩可增加有效茎 1000 条,增高 15 厘米,增粗 米,平均亩产增1 吨左右,加上每亩节约投资 60100 元,平均每亩甘蔗可增收 200 元左右。 该技术具体操作如下:好深耕深松,提高耕作质量。 用大马力拖拉机进行深耕 3040 厘米,实行二犁二耙,用船耕耙耙碎,使耕作层达到深、松、碎、平的土壤环境。 握好亩用酒精废液量。 一是新植甘蔗亩用酒精废液原液 5 吨左右,在新植蔗地下种盖土后直接用酒精废液原液均匀喷施于甘蔗行。 二是宿根蔗地亩用稀释酒精废液 5,先破垄松蔸后再均匀喷施于蔗行。 握科学施肥技术。 喷施酒精废液的蔗地,不需要施用无机化肥作基肥(特别是新植蔗),在甘蔗进入伸长拔节初期进行大培土时,亩施用尿素 15斤配合施用磷肥 50 公斤。 合施用化学除草剂。 按每亩使用化学除草剂用量与酒精废液混合均匀,一起喷施于甘蔗行进行表面处理起到防除杂草的效果。 合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甘蔗喷施酒精废液后应该及时进行地膜覆盖,既起到保水保湿、增温,促进甘蔗早发芽、早出苗、苗壮、苗多、均匀齐苗的作用,又起到防臭减少空气污染的作用。 利用本地制糖企业生产的酒精废液喷淋甘蔗,既可解决甘蔗生产的干旱问题,也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同时还可起到杀除地下害虫的目的。 但由于此项技术属新技术,具体操作时有许多关键技术需要注意,因此蔗农必须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切勿乱施。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