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高产栽培技术综述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蔗是我国的主要糖料作物,甘蔗糖约占总产糖量的 80%。 我国 2002年2003 年植蔗面积约 公顷,其中广西、云南、广东三省区占 90%以上。 我国甘蔗总产量仅次于印度和巴西,位居世界第三,但单产较低(约 67 平方米),是甘蔗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本文就我国甘蔗栽培的丰产技术进行综述,旨在推动甘蔗“三高”栽培的进一步发展。 一、选用良种,合理轮作。 推广应用甘蔗良种是提高甘蔗单产的最有效途径,必须选用与蔗区环境条件相适应、抗逆性好、宿根性强的良种,才能获得高产。 广西植区选用新台糖 10 号、16 号、20 号、22 号和粤糖 93/159 等早、中、晚熟品种,既保证高产又能兼 2、顾糖厂按时开榨和确保糖料蔗的高含糖分。 由于甘蔗生长期长、植株高大、产量高、对土壤养分消耗较多,长期连作或宿根年限较长,土壤肥力下降,养分失去平衡,病虫草害也较严重。 合理轮作对甘蔗稳产高产的作用很大,有两种方式:(1)水旱轮作,可使土壤疏松,不易板结,蔗稻兼益;(2)旱地轮作,甘蔗新植 1 年并宿根 12 年后轮种花生、大豆、芝麻、蚕豆、甘薯、玉米、谷子等短期作物,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能。 二、蔗地深耕,重施基肥。 一般采用牛犁翻耕或机械深松耕。 前者实行两犁两耙,犁至 30 厘米,耙碎土壤;后者用没有犁壁的硬土层破碎器深度松土,犁3545 厘米深至底土。 通常在整地时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量的磷、钾 3、化肥为辅。 一般用 1000 千克1500 千克/667 平方米,腐熟农家肥和 10 千克15千克/667 平方米过磷酸钙及硫酸钾,均匀撒施于蔗田;也可在下种前将土、肥拌匀施于植蔗沟内,边施肥、边下种、边覆土。 三、精心选种,浸种消毒。 选择蔗茎粗壮、不空心、不蒲心,蔗芽饱满,无病虫为害的蔗茎做种。 通常采用生长点以下 5067 厘米的一段蔗梢做种,用利刀砍成单芽段、双芽段或多芽段,切口要平整,避免破裂。 浸种能增强种苗吸水能力、促进发芽,也可杀灭种苗上的部分病虫害,包括清水浸种、2%石灰水浸种和药剂浸种。 不同方法浸种时间各不相同,长则 12 小时、短则 510 分钟,药剂浸种可用 50%多菌灵或甲基托 4、布津 800 倍液浸泡56 分钟。 催芽能缩短种苗萌发出土的时间、提高萌芽率,有堆肥酿热催芽法和蔗种堆积催芽法两种。 催芽时间大约 1 周,当种苗上的根点突出、蔗芽胀起呈“鹦鹉嘴”状时,即可下种。 四、适时下种,深沟栽培。 甘蔗下种有大田直播和育苗移栽。 根据下种期的不同,分成春植蔗、秋植蔗和冬植蔗等栽培制度。 春植蔗下种在立春至清明节令之间,适当早植有利于甘蔗提高产量。 秋植蔗在立秋至霜降期间,下种不宜太早也不宜太迟,以中间时期为佳。 冬植蔗在立冬至立春两头温度较高时下种最好,温度较低时要用地膜覆盖,保证蔗苗安全越冬。 深沟栽培可以确保前期种苗萌发和后期土壤积蓄水分,利于生长,增强抗旱能力。 深 5040 厘米 5、,下种时再挖沟底 710 厘米,施入底肥后下种,然后盖土 1015 厘米,效果较好。 开植蔗沟边下种,在开挖第 2 沟的蔗沟时,用其沟底湿土盖第 1 沟的种苗,而后进行镇压。 坡地上免耕(或者耕犁 1 次后)挖穴,后一穴挖起的耕层熟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深层生土置于穴外风化,穴深 40 厘米,穴与穴距离100120 厘米,穴直径 7080 厘米。 等高线深开沟,然后闭垄成槽。 槽深和宽各 30 厘米,每隔1020 厘米留 1 个 20 厘米宽的隔埂,形成槽状。 五、合理密植,覆盖地膜。 旱地甘蔗出苗率较低,分蘖少,应加大下种量保证有效茎数。 行距在 1 米,比水田种植密度大 8%16%,下种量在 12万,或者移 6、栽 9 万株/公顷有效苗。 新植蔗种植后,应全部喷施芽前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先喷种植沟,盖膜后喷膜外裸露地面。 每公顷用阿特拉津 750 毫升加乙草胺 1500 毫升对水 900 千克均匀喷施。 芽前除草剂应选择阴天且土壤湿润时喷施,药效可持续 50 天,防效达 95%以上。 选用厚 米、宽 45 厘米的地膜,盖膜前要求土壤持水量 85%以上,地膜充分展开并且紧贴种植沟两侧,边缘用碎土压好,透光面在 20 厘米以上,无通风漏气现象,达到增温保湿的效果。 六、抓好宿根蔗护理。 宿根蔗要选上一年高产、蔗株分布均匀、无病虫害的蔗地。 砍后 710 天将蔗叶隔行还田,并破垄松蔸。 出现断垄 30 厘米以上的蔗行 7、进行补种或移蔸补缺,确保无断垄现象。 松蔸应彻底掘净蔗头周围的泥土,但不挖离原位,保证蔗芽能够萌发。 施基肥后及时覆盖地膜和进行化学除草。 七、查苗补苗,追肥培土。 在萌芽末期检查蔗田,发现有 30 厘米以上的缺株断行,就需补苗。 补苗与间苗相结合。 追肥以有机肥配合一定量的氮素化肥为宜,一般 34 次。 在施“攻苗肥”时小培土 3 厘米可促进分蘖;在施“攻蘖肥”时中培土 6 厘米能保护分蘖;在施“攻茎肥”时大培土 2030 厘米,能抑制分蘖;部分高产蔗田还需补施“壮尾肥”并高培土,可有效防止倒伏,为翌年宿根蔗栽培奠定基础。 八、中耕除草,合理排灌。 甘蔗封行后,应及时铲除杂草。 人工除草与中耕松土同时进行。 雨后 8、中耕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增产 增糖 用化学除草剂代替人工除草,减少耕作次数和施肥次数,使土壤少受干扰和破坏,也具有保水抗旱的效果。 甘蔗苗期需水量少,适逢雨季,低洼地块应注意排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切忌“浸泡”。 伸长期是一生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土壤必须保持湿润状态。 成熟期耗水量逐渐减少,应保持相对干燥,利于蔗糖分的积累。 九、防治虫害、鼠害。 秋、冬植蔗及冬管宿根蔗开春追肥小培土和春砍宿根蔗破垄松蔸施肥时,按每公顷用量 60 千克75 千克要求施放呋喃丹或特丁灵,可预防二点螟、条螟、蔗龟和其他地下害虫。 条螟防治也可在“花叶期”初期用甲胺磷 1000 倍液喷雾防治。 57 月发现绵蚜虫为害时,用 40%乐果乳油对水700 倍喷雾,或用 50%霹蚜雾 750 克对水 600 千克喷施。 在生长后期,注意防治鼠害,一般用灭鼠剂拌谷,分点施放于田间诱杀。 十、适时砍收,保护蔗蔸。 高糖早、中熟品种和淘汰蔗地须在 2 月中旬前砍收完毕,按照先熟先砍,即秋植一宿根一冬植一春植顺序,先砍淘汰蔗,后砍留宿根蔗。 宿根性稍差的高糖品种如新台糖 1 号、10 号等适宜在 12 月 15 日前或翌年立春后砍收。 因为这 2 个品种在 12 月中旬至 1 月底期间的低温阴雨天气出苗较差。 砍收时宜用锋利蔗斧砍入泥 35 厘米,并尽量减少蔗蔸破裂,做到增收保蔸。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