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马蒂亚森发展观的伦理研究毕业论文c(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森经济伦理思想的全面把握有助于我们提高对我国经济伦理研究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认识,如对经济伦理概念的界定、对发展目的和本质的认识等等。 都 从伦理学的角度去看待发展的问题,虽然 不一定有多大的促进作用,但从阿马蒂亚森的视角看来,这至少不会出现重大的错误。 这就是伦理学与经济学融合所带来的意义和价值。 森的自由发展观不仅反映了发展理论的根本性变革,同时它切中了当下时代的焦点问题和生存困惑。 当代人们所谈论的可持续发展、对工业文明局限性的超越,其深层本质就是对人全面自由发展的要求。 森关于发展 的自由和 可持续内涵对我国应对种种 发展、挑战 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并曰益在我国的社会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深入认识的过程,也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以人为本和全面自 由的发展倾向。 当然,森在关于如何在一片布满着穷人和文盲的土地上扩展自由和实现发展的设想未免显得过于乐观。 然而,无论如何,森的发展观以自由的 硬度突破 发展的藩篱而集中了 我们的理性思考,凸显了发展的伦理关怀。 一个经济学家再缜密的学说也不可能解决现实中的全部问题,但是,重要的是,阿马蒂亚森给出了一种理念,一种认知方式,显示了经济学的良心。 三、 文献综述 获得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阿马蒂亚森在国内外经济学界是众所周知的,由于其独到的见解以及精辟的论述,使其在伦理学界也名气 不小。 我国对森的关注和研究起步较晚,目 前翻译成中文的著作也是屈指可数。 他那种用伦理学方法来分析经济学问题的独特眼光深深地吸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 国内对森思想的研究始于 1998年,那时只有少数学者关注 ,如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姚洋,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汪丁丁,复旦大学的李韦森 等,都发表了讨论森在发展经济学及沟通经济学与伦理学方面所作 贡献的论文。 近几年,随着经济伦理学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问题的 凸 显,森的相关思想 日 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些学 5 术论文或介绍他的经济伦理思想,或阐述他的贫困思想,或评价他的分配正义思想,或在论文中引用他的思想观点。 (一) 国内学术 界 对阿马蒂亚森 发展伦理学的 研究 王艳萍,《克服经济学的哲学贫困:阿马蒂亚森的经济思想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20xx年 , 该书全面系统地综述了森的经济思想并加以较系统 的 评论,并在全面综述其经济学贡献的基础上,对森的理论做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 从理论上来说,森构建了“能力方法”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考察了贫困与不平等测量、饥荒、自由与发展问题。 森把经济学与哲学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了经济学的哲学贫困。 从实践上来说, 本 书阐述森在福利经济学等方面 的杰出贡献,不仅有利于重新审视人的贫困标准、福利需求与全面发展,更是论证了森的理论对解决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贫困、不平等等 问题的意义。 森在世界经济研究领域被誉“经济学良心的担负者”。 经济学必须关注贫穷,关注处在经济劣势一方的穷人。 森将严密苛刻的经济学理论和道德哲学精神结合在一起,共同服务于旨在提高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学研究。 赵立人编著的《各国经济福利制度》一书,对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福利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所存在的各种矛盾和西方国家当前在福利问题上所处的困境 ,以及社会主义社会中福利制度的特征和进一步完善的途径。 朱荣科教授历经数十年艰辛 写作了 《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一书,作者受到新实在论和自然哲学家 愿意 在物质中 早找实惠 的影响,也可能是遵循柏拉图的内省的方法,舍弃了一些系统的现念,而偏重于现实 (尤其是中国的现实 ),作为讨论福利问题的出发点。 笔者对于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的研究,立足于社会主义生 产目的应该是国民福利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应该是混合经济的制度安排。 他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不在于生产资料是否公有,而在于社会生产组织能否增加社会福利。 曾任斯坦福大 学经济学教授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肯尼斯阿罗 非常看重森 《 以自由看待发展 》 的这本著作和这个著作所阐明的理论,他认为:“在这 本书中,森精致、简明而范围广泛地阐述了这样一个概念 —— 经济发展就其本性而 6 言是自由的增长。 他应用历史事例、经验证据以及有力而严格的分析,显示了广义而恰当的构想的发展对自由完全不怀敌意,相反,正是由自由的扩展所组成。 ”① 他“一直是福利经济学 、 社会选择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领域的先锋人物。 ”② 瑞典皇家科学院 (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其公告中认为:阿马蒂亚森在经济科学的中心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可贵的贡 献,并且为后人在经济学研究中开拓出了新的领域,并特别提到“他结合了经济学和哲学的工具,在重大经济学问题讨论中重建了伦理层面”。 ③ 周文文,《伦理、理性、自由》,学林出版社, 20xx年 , 这是本发展经济学的书籍,为研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的经济学思想而编写。 全书共分四个章节:以伦理原则指导发展,以理性争取发展,以自由看待发 展 、 可行能力视角中的自由和自由视角中的发展等。 该书的目标是努力 厘 清一位在当代富于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的一种发展探索,通过阐发他的相关理论,进而引发人们对“人类发展究竟做什么 ” 的共同讨论。 在《和谐论》一书中,易超从哲学的角度研究社会和谐问题 , 形成了自己的个性以及独到的见解。 傅治平在《和谐社会导论》一书中,从六个方面向我们阐释了“和谐”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语词。 他认为:和谐是 社会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 , 和谐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 ; 和谐是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和谐是当前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和谐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最佳途径。 孙君恒,《贫困问题与分配正义 —— 阿马蒂亚森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当代中国出版社, 20xx年 , 该书被称为华语世界 第一个系统对森的经济伦 理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 首先伦理对于经 济来说,它不是一种外部的力量,而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 其次经济伦理研 究同样注重伦理 规范的探索。 再次经济伦理研究,应当合理地将认知层面与规范层面相结合,了解“是什么”和“应该怎样 的关系。 最后经济与伦理之间结合点之一,就是“伦理相关的动机观”和“伦理相关的社会成就观’’的价值分析与价值判断。 复旦大学的韦森教授在他的《经济学与伦理学》一书中赞同森的“随着现代 ① ( 印 )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xx 年,封底 . ② Michael Mcpherson,‘ Amartya Sen’, in Warren Samuels(ed), New Horizons in Economic Thought Appraisals of Leading Economists, Aldershot: Edward Elgar, 1992 P306 ③ (印 )阿马蒂亚森著;《以自由看待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xx 年 . 7 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隔阂的不断加深,显得经济学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贫困化现象。 ”本书从个人道德和社会伦理的维度来探究社会制度以及制序化的伦理之维以及市场的道德 基础。 而且,在他看来,任何制度规则和制度化本身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伦理之维。 而制度化首先必须是正义的,只有具有正义的制度,人们才会认定它们是合乎情理和合法的,才会有人遵守。 而正义本身就是伦理学的一个核心概念。 他认为现代经济学与现代伦理学应当恢复对话与沟通。 (二) 国际学术 界 对阿马蒂亚森 发展伦理学的 研究 深厚的学术功底,卓越的 成就造就了阿马蒂亚森在西方的福利经济学界、哲学和伦理学界名声。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罗 (RobertM. Solow)评价他为“经济学的良心”。 ① 森的文献曾被澳洲著名福利经 济学家黄有光数次引用 (黄有光的经典著作《福利经济学》就有多达十几次的引用 ),并 予以 高度赞扬。 他甚至曾被英国著名传记学家马克布劳格列为 20世纪百名经济学巨匠之一。 联合国前秘书长柯菲 安南高度评价了他的 研究对发展理论和实践、对联合国发展工作、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产生 的 革命性的影响。 “全世界贫穷的、被剥夺的人们在经济学家中找不到任何人比森更加言理明晰地、富有远见地捍卫他们的利益。 通过阐明我们的生活质量应该不是根据我们的财富,而是根据我们的自由来衡量,他的著作已经对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 ② 理查德 J阿尔内森认为,“在那些通常视为难解的思想领域里,森却具有非常敏锐的智慧 „„任何一个对自由、平等和正义感兴趣的人都会从阅读他的书中获益。 ” ③ 森是一位无可怀疑的大师。 鉴于语言和资料查找上的障碍,关于国外对阿马蒂亚森思想的研究只能做一个极其简要的概述。 西方对阿马蒂亚森的研究不仅有理论,还有实践上的指导。 在理论上,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和哲学两大领域。 在经济学领域,人们主要围绕他的经济思想、可能性视角、社会福利等角度和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分析和探讨其经济理论的意义和价值,如英国的 Ben Fine的 Amartya Sen: A Partial and Personal Appreciation): Becker的 (The Economics of Life》; Cameron, J. (20xx)的(Amartya Sen on Economic Inequality: The Need for an Explicit Critique ① 同上 . ② ( 印 )阿马蒂亚森著: 《 以自由看待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xx年,第 1 页 . ③ 张云筝:贫困者的福音.阿马蒂 亚 森的理论贡献,经济月刊, 20xx 年第 2 期 , 第 5456 页 . 8 of Opulence)等等,都是从经济学等角度探讨 阿马蒂亚森的经济思想。 在实践上,联合国计划开发署 (UNDP)发表了 (在某一年) 第一个《人类发展报告》,以他的可行能力视角为指导评价世界各国的 发展。 此后,沿袭这一重要理论思想的年度 人类发展报告》成为最受重视的全球性报告之一,并对世界各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范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卡米隆 (Jone Cameron)主要关注森对以下两个领域的研究:一是经济不平等中的弱势群体,二是收入分配中的最低收入者。 卡米隆认为,对发展的研究必须考虑人类福利的整个分配状况,对不平等程度和范围的分析应该既包括穷人也包括富人,森对人类发展分析的框架必须广泛地被应用 (不仅要覆盖穷人,而且要覆盖富人 )、广泛地加深 (尤其是在“ 人”和“可行能力 的 概念之中 )以及广泛地补充 (通过与 社会实践相联系 )。 在贫困与饥荒问题上,森认为在 无关乎 食物供给的情况下,仅仅因为权利失败也能够导致饥荒的发生。 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 (Kenh J. Arrow)不赞成这样的观点,他认为:森对饥荒成因的分析未免有点极端,饥荒的发生并不意味着与食物供给没有关系。 阿罗进一步总结说,饥饿以及最终的饥荒基本上是收入分配以及对食物的权利问题。 另外,针对森的“饥荒从来不会发生在民主国家”的论断,很多西方学者提出了反对意见。 牛津大学经济学教授斯迪瓦特 (Frances Stewart)指出,所谓的民主通常是由一种人操纵 来对付另一种人,所谓的新闻自由对诸如大饥荒这样的 灾难时间 是有用的,但它却能够容忍其他所有人的长期慢性饥饿。 美国学者迈克尔梅森 (Michael Massing)也认为,所有批评都集中在这样一个问题上,即民主不是治疗饥荒和识字率低的万能药。 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斯瑞尼瓦森 (T. N. Srinivasan)说,经济自由比政治自由或民主更有助于防止饥荒的发生。 他谈到中国成功的例子,中国比民主的印度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的原因是强调经济自由化,开放市场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最好机会。 综上 , 从现在的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来看, 有很多专家和学者 致力于对 阿马蒂亚森经济思想的研究和探讨 , 其研究视角各异,研究成果很多,都是围绕在对森经济伦理学著作的评述中,通过对阿马蒂亚森经济思想的分析和探讨,来 阐明经济学 与伦理学的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围绕“人的尊严”来提出民主、 自由和发展的 和谐社会。 但是 就目前国内 外对阿马蒂亚 森经济思想的研究现状一直停 9 留在理论上,还有待于深入到实践层面上,因此,要解决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要追寻实践和理论的统一。 最终实现科学发 展观,人与人和谐发展。 第一章 阿马蒂亚森发展观 的形成过程 阿马蒂亚 森 于 1933 年出生于印度孟加拉邦桑蒂尼克坦。 早年求学于加尔各答大学总统学院。 在大学期间,他开始学的是自然科学,后转向了经济学。 促使他选择学习经济学的原因之一,是在他 9 岁多的时候即 1943 年,他的家乡印度孟加拉邦发生了大饥饿,死亡人数高达数百万。 这件事对他以后生活道路选择和学术生涯有重要影响。 不过他一接触经济学即表现出对经济学的强烈兴趣。 一、 阿马蒂亚森发。阿马蒂亚森发展观的伦理研究毕业论文c(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