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杂交灿稻新组合29优559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9 优 559 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29 优 559 系江苏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和江苏省沿海地区农科所以自育不育系 29A 与自育恢复系盐恢 559 配组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 29A 是江苏育成的第一个籼型三系不育系,用 29A 与盐恢 559 配组育成的新组合 29 优559 杂种优势明显,并于 2003 年 1 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重 29 优 559的杂种优势表现1999 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联合鉴定试验,平均单产 顷,比对照汕优 63 增产 极显著),居 11 个参试组合第一位。 2001 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区域试验,平均单产 顷,比对照汕优 63 增产 极显著 2、),居第一位;2002 年续试,平均单产 顷,比对照汕优 63 极显著),亦居第一位;2001、2002 顷,比对照汕优 63 增产 极显著),居第一位,其绝对产量水平是江苏省杂籼区试历年来最高的组合。 2002 年在参加省区试的同时,破格进入江苏省杂籼生产试验,平均单产 顷,比对照汕优 63 增产 10%。 229 优 559 的特征特性29 优 559 幼苗矮壮墩实,叶片较短挺,叶鞘紫色,叶色略深;成株株型集散适中,株高 120右,主茎总叶片 1819 叶,5 个伸长节间,分蘖力中等,皮穗率高。 一般有效穗 240 万/公顷左右,成穗率 65%,穗长 型较大,每穗总粒 170180 粒,每穗实粒 3、 160 粒左右,结实率 90%左右,千粒重2930g,谷粒黄色饱满、无芒。 全生育期 145 天左右,比汕优 63 迟熟 34 天,熟相好。 抗多种病害,据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抗稻瘟病中 5 个生理小种,其反应级别均为 0 级;抗穗颈瘟,反应级别为 1 级;抗白叶枯病 2 个致病型菌株,反应级别为 3 级;中抗纹枯病,接种鉴定其病斑扩展长度与对应株高的比值为 米品质中上,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糙米率 精米率 整精米率 粒长 ,垩白率 79%,垩白度 透明度 2 级,碱消值 ,胶稠度 88链淀粉含量 依据农业部 6优质食用稻米标准,上述 12 项指标中,除垩白率、垩白 4、度 2 项指标外,10 项指标达优质米标准。 329 优 559 的高产栽培技术29 优 559 属穗重型品种,单产 顷的适宜穗粒结构为:有效穗225240 万/公顷,每穗总粒 170 粒以上,结实率 90%左右,千粒重 2930g。 高产栽培策略是在争取足穗的基础上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 栽培上应围绕“前期促苗早发奠定足穗基础,中期壮秆健株促进大穗形成,后期养根保叶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的原则进行调控。 具体措施上抓好以下几点:期早播,培育壮秧 29 优 559 在江苏作麦茬中稻种植,最佳播种期为 4 月底至 5 月上旬。 秧田播种量,水育秧 225顷,旱育秧 300顷,大田用种量 顷。 秧田要施足基肥 5、,早施断奶肥,适施促蘖肥,巧施送嫁肥,以培育多蘖适龄(秧龄 35 天左右)壮秧。 时移栽,合理密植 6 月上、中旬移栽,中、上等肥力田块,栽插密度 27万穴/公顷,每穴 12 本,基本苗 105120 万/公顷。 理肥水,协调群体单产 顷栽培,本田总需肥量折合纯氮 300料运筹掌握基肥、分蘖肥与穗肥的比例以 433 为宜。 水浆管理宜采取“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蘖,保水抽穗扬花,干湿交替灌浆”的方式进行。 当每亩总茎蘖苗达等穗苗时,排水搁田,控制高峰苗不超过 375 万/公顷,最后成穗 225240 万/公顷。 治病虫,保苗增穗生育期间注意做好稻蓟马、螟虫、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证稻苗正常生长。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