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平菇如何栽培内容摘要:

1、温平菇因出菇期气温高,病害多,种植量便相对偏少,但其价格是秋冬期的 23 倍。 高温平菇种植技术难度大,成功率极低,因而如何才能获得优质高产是菇农较为关心的问题。 品种选择有很多菇农栽培高温平菇失败,多因品种选择失误而导致。 有的菇农没有将品种的温型搞清楚,随便种植,结果因温型不对,造成不出菇或发菌失败,因此务必要到信誉高的科研单位引种。 保证菌种质量要想使高温平菇高产、稳产,掌握菌种的正确制作工艺,保证菌种的良好质量很重要。 良种可比劣种增产 30以上,而且出菇强壮,病虫害很少发生。 场地选择高温平菇的出菇场地可为大拱棚、半地下式菇棚、夏季闲置菜棚、废弃房舍等。 要求是棚上覆盖物必须要厚,通风良好、排水方 2、便。 菌袋制作可采取熟料制袋和发酵料制袋两种方法,不能采取生料栽培,否则会生产失败。 熟料制袋熟料栽培是指培养料配置后先经高温灭菌,再进行播种和发菌的方法。 高温平菇的栽培以这种方式最为适用,其好处有:培养料经高温灭菌后,料内营养能得到充分分解,菌丝对培养料的营养利用率高;采取该种方式后,培养料内可放心添加多种营养物质,而不必担心杂菌在发菌期污染菌棒;熟料栽培的料温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可防止生料栽培发菌中的烧堆现象;熟料栽培出菇早,同期播种,可比生料栽培提前出菇 1015 天。 熟料菌袋的规格可选用 20 厘米45 厘米 丝为宜,不可过粗或过薄。 发酵料制袋适用于发菌经验比较丰富的菇农。 具体办法:将培养 3、料加水拌匀后,建成宽 左右,高 左右,长度不限的料堆,料堆干料量应在500 千克以上,不能太少,以免料温不能升高或升得太慢。 料堆上部应堆成龟背形,四周轻轻拍实,用直径约 5 厘米的木棒在料堆顶部打两行透气眼,再在料堆的中部及下部横向向里斜打一行透气孔,孔间距可为 30 厘米左右,用草帘、麻袋、鱼鳞袋等覆盖好。 料堆覆盖好后,用温度表测量料表层 25 厘米左右处温度,待升到 55以上时,开始计时,维持 12 小时左右,而后进行翻堆。 在料发酵好前一般需翻堆 3 次。 翻堆要领是将料堆上下换位,内外相调,翻好堆后,重新建堆,操作与初建堆时相同。 料发酵好后,拆堆降温,待温度降到 30左右时,即可装袋。 料袋 4、规格可选用 2225 厘米45 厘米 丝的塑料袋,播种方式采取四层菌种三层培养料的层播方式。 播好种后,在料袋四周及两头放菌种部位扎孔透气,两头及中间每层放菌种部位可各扎 810 个通气孔。 发菌管理夏季温度高,发菌困难,应合理排放菌袋,适时进行倒袋翻堆和通气增氧,控制好发菌温度和环境温度。 不论是熟料菌袋或发酵料菌袋,一律单层排放,排间距不小于 50 厘米,袋间距不小于 5 厘米。 发菌场地应加强遮荫,加大通风散热的力度,必要时可往菌袋上喷洒凉水降温,严防料袋温度超过 33。 按菌袋硬挺结实,富有弹性,表面有淡黄色水珠及原基出现,表明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 等 80菌袋有原基出现时,即可码堆出菇。 菌墙最多码三层,袋与袋之间不能紧靠,应预留 35 厘米的空隙散热,层与层之间可用小竹竿隔开。 整个出菇过程中,通风必须良好;因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所以为了保证湿度,每天可喷水 34 次,并且可每隔几天用大水灌棚一次。 高温平菇从播种到出菇,时间较快,正常管理,约 20 几天就可出菇,生物转化率可达到 100130。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