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和居施工组织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量检查与监督 (a)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和质 量检验评定标准实施检查和监督。 (b)定期对工程的技术资料进行检查,保证施工原始资料真实、完整、及时。 (c)定期对工程进行质量大检查,及时下联系单、通知单,一式三份,交予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通知必须要有回复。 针对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和质量通病检查,提前通知施工单位制订保证工程质量和消灭质量通病的技术措施。 9 (d)对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 ,在未得到解决之前不得继续施工。 检查人员有权制止违章操作和停止下道工序的作业。 五级检查均可以行使质量否决权。 (e)做好质量信息收集工作,及时收集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和地方质检部门的质量监督和检查,及时听取用户意见,建立质量信息反馈档案,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工程质量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 8) 加强材料、设备质量管理 (a) 按照甲方、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确定其产品的质量标准; (b)严格样品报批制度,通过业主和业主代表、监理公司、设计单位的实际评价确定最优的选择意见; (c) 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参数标准、样板或样品进行选型和采购,采购物资时,须在确定合格的分供方厂家或有信誉的商店中采购,所采购的材料或设备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和使用说明书,对材料、设备有疑问的 禁止进货; (d)要求监理单位,进入现场的原材料、外配件、设备必须进行验收 ,当对其质量有怀疑时,就加倍抽样或全数检验。 没有出厂合格证或未盖合格章的不准进入现场使用。 对于防水材料等重要材料,必须进行出厂前的定期检查,对其它独立承包商的重要材料、设备,必要时对重要材料和设备应让监理单位派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监理工程师驻厂进行加工监造,诸如门窗加工等,以确保重要设备材料的出厂质量,减少现场发现问题后再处理的难度,从而有效保证工程质量。 (e)对进入现场的材料、设备质量进行最终控制,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一律不能用在工程上, 决不留情; 质量控制 施工现场质量检查制度 ( 1) 质量检查要坚持“多级检验”的原则。 现场甲方代表必须对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其间的各环节进行严格的预检验。 ( 2) 检查出不符合质量验收标准的工序应立即停止,采取补救措施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 3) 五级检查的目地在于互相监督、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 4) 实行定期检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现场甲方代表进行日检查,施工管理处,质量、安全监督处进行周检查。 并开展专项检查和质量大检查活动,以保证工程质量的稳定。 ( 5) 根据施工任务的特点,组织 质量大检查,有针对性地检查施工中的典型质量问题。 针对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和质量通病,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和纠正措施。 并要求施工单位落实执行,监理单位重点监督。 10 ( 6) 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对不同的检验对象采取不同的检验工具和检验方法。 检验工具和方法的适用原则是:必须符合质量检验标准的要求。 定期检查施工机具、仪器的良好状态和精度。 ( 7) 对施工中的重要部位及其资料进行重点检查。 主要部位是指:隐蔽工程、系统调试、设备试运行、电气绝缘试验等。 ( 8)要求施工单位 经常性地进行质量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施工员监督 、指导施工人员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其他技术文件进行规范化施工。 ( 9) 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记录,坚持工作日记不间断,记录及时而准确。 对工程的技术资料要认真收集和整理,原始记录要保管好,为工程竣工提供可靠依据。 ( 10)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要求监理单位配备人员到位,浇筑混凝土时有旁站人员。 准备过程 ( 1)摸清工程情况,积极参与图纸会审,提出合理化建议。 加大对设计的协调的力度,可大大减少设计修改和不必要的返工。 因此必须重视图纸会审,积极主动地与设计进行协调和沟通与配 合,以避免各专业的衔接不到位或矛盾的问题。 ( 2)认真编制施工组织方案,施工管理处人员相互讨论施工组织方案。 ( 3) 依据现场情况,合理设计并布置好施工现场。 ( 4) 编制各项计划,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 1)严格执行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及施工验收规范 ,严格按施工图纸、有关技术文件及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 重点检查工程的主要部位。 ( 2)坚持按图纸施工。 若施工实际情况与设计有矛盾时,必须在征得建设方和设计人员确认同意后方可改动。 ( 3)严格执行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程。 以现行国家标准来统一施 工活动,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 ( 4)做好各施工环节的质量检查。 严禁不合格品的使用。 上道工序不合格,及时做好整改以避免进入下一道工序。 及时做好隐蔽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的检验、评定工作。 ( 5)本工程的防火要求必须参照 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的规定。 各分部工程的施工必须以安全防火的角度来控制,各种应变措施必须接受该规范制约。 11 质量保障措施 ( 1) 钢筋工程控制 钢筋工程是结构工程质量的关键,要求进场材料必须由合格分供方提供,并经过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在施工 过程中对钢筋的绑扎、定位、清理等工序采用规矩化、工具化、系统化控制,基本杜绝了钢筋施工的各项隐患,以确保施工质量。 (a)为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的有效粘结合,防止钢筋污染,在混凝土浇筑后均要求工人立即清理钢筋上的混凝土浆,避免其凝固后难以清除。 (b)为有效控制钢筋的绑扎间距,在绑板、墙筋时均要求操作工人先划线后绑扎。 (c)工人在浇筑墙体砼前安放固定钢筋,确保浇筑砼后钢筋不偏位。 (d)通过垫块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卡具控制钢筋排距和纵、横间距。 (e)钢筋绑扎后,只有土建和安装质量检查员均确定合格后,经监 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钢筋工程九不验收 (a)施工缝清理不到位不验收; (b)钢筋污染清理达不到要求不验收; (c)墙体结构位置不弹线不验收; (d)检查钢筋错位(钢筋保护层不到位)不验收; (e)错位钢筋复位应以 1: 6 直线弯折方法处理,成豆芽菜型不验收; (f)钢筋接头搭接长度不符合要求着不验收; (g)墙中门窗口模板、施工洞口模板安放不到位、不方正、不粘海绵条的不验收; (h)门窗洞模板安装中线位移 超差(大于 3mm)不验收; (i)没有安全保证措施,班组自查记录、交接记录不全不验收。 钢筋工程安装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值( mm) 检查方法 1 绑扎骨架 宽、高 177。 5 尺量 长 177。 10 2 受力主筋 间距 177。 10 尺量 排距 177。 5 弯起点位置 20 12 3 箍筋、横向筋焊接网片 间距 177。 20 尺量连续 5个间距 网格尺寸 177。 20 4 保护层厚度 基础 177。 10 尺量 柱、梁 177。 5 板、墙、壳 177。 3 5 钢筋电弧焊连接焊缝 宽度≦ ,- 0 尺量 宽度≦ , - 0 长度 + 5,- 0 6 电渣压力焊焊包凸出钢筋表面 ≥ 4 尺量 7 梁、板受力钢筋搭接锚固长度 入支座节点搭接 - 尺量 入支座节点锚固 - ( 2)模板工程控制措施 通过对模板工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对模板体系的选择、拼装、加工等方面都已趋于完善、系统,能够较好的控制了模板的胀模、漏浆、变形、错台等质量通病。 模板质量具体控制措施 (a)为保证模板最终支设效果,模板支设前均要求测量定位,确定好每块模板的位置。 (b)通过完善的模板体系和先进的拼装技术保证模板工程的质量。 (c)在模板结构施工中普遍采用 12mm 厚双面覆膜木胶合板模板,这种模板具有易拼装、易拆卸、接缝严密、浇筑后砼表面光滑等优点,并在保证砼内实外美的同时提高了施工速度。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