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沈从文与赵开明的人生迥然不同,是源于两者对人生的不同追求,赵开明追求的是那平常的爱情家庭生活。 C. 河面上那缥缈快乐的船歌,让沈从文明白过往的人生不需要再去回忆,回忆只会让人感伤不已。 D. 沈从文这次返乡,引发了他对故乡人的精神与未来的思考, 感到了自己的责任,想用文学拯救愚弱的国民。 E. 文章叙述中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相结合,既能直接展现传主的生平,又能体现传记的真实性和文学性。 9. 结合全文,请根据相关材料,简要概括沈从文创作《边城》的原因。 【答案】 7. A 8. CE 9. ① 想要表现小人物在卑屈痛苦的环境中的生命的呐喊。 ② 让人们感觉到对未来的惶恐,重塑划龙船的精神,唤起民族雄强做人的意识。 ③ 想要表现出民族受压抑的痛苦和对未来的期待。 ④ 想用一种温柔的笔调来描写爱情。 ⑤ 作者怀念远离自己的湘西世界。 【解析】 7.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 “ 不正确的一项 ” ,选项中 A 项, “ 小翠 ” 不是翠翠的原型,原文是 “ 主人公翠翠似乎已和沪溪城绒线铺里新一代的 ‘ 小翠 ’ 融成一体 ”。 8. 试题分析:这是对文本内容、手法的综合考查。 选项中 A 项, “ 赵开明的现状与沈从文的生活距离太远,无话可说 ” 于文无据。 B 项,沈从文与赵开明不同的人生是因为赵开明从来没有想过改变现状,时间与鸦片烟已经毁了他。 D 项, “ 愚弱 ” 错,想 “ 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 ”。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 ① 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 ② 抓标题 ,概括主要内容; ③ 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 ④ 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 ⑤ 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第一步:整体感知。 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 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 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 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 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 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 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 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 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 “沈从文创作《边城》的原因 ” 角度进行概括,联系文章内容答题,找到相关答题区间,筛选关键语句,概括形成答案。 ...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 要去粗取精。 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 “ 块 ”。 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 本题的块应该集中在中间段落中。 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 “ 块 ” 的基础上,分出 “ 条 ” 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 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 “ 块 ” ,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 瞄准目标。 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 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 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沿,字圣源,大名馆陶人。 少治《 春秋 . . 》。 中进士第,上书: ‚ 契丹以戈矛为耒耜,以剽虏为商贾; 而我垒不坚,兵不练,而规规于盟歃之间,岂久安之策哉。 今河北为天下根本。 请择壮者配军。 罢诸坰牧,以其地为屯田。 募民复十二渠。 以之灌溉可使数郡瘠卤之田变为膏腴如是则民富十倍而帑廪有余矣以此驭敌何求而不可 ‛ 为河北转运使。 洺州通判王轸言: ‚ 漳河岸高水下,未易疏导;又其流浊,不可溉田。 ‛ 沿即上书驳之,帝虽嘉之而不即行。 时枢密副使晏殊以 笏 . 击从者折齿,开封府陈尧咨日嗜酒惰事,沿皆弹奏之。 天圣五年, 安抚关陕,减诸县秋税十二三。 又体量河朔饥民,所至不俟诏,发官廪济之。 后改尚书工部员外郎。 奏罢二牧监,以地赋民。 导水下诸渠,溉田数万顷。 时朝廷将减卒戍,就食内地,诏与知州等议。 沿即奏减卒数万,知枢密院李谘以为不可。 沿上疏曰: ‚ 兵机当在廊庙之上,岂可取责小人哉。 ‛ 谘恶其言,奏罢之,降知滑州。 建学校,行 乡饮 . . 酒礼。 沿好建明时事,而其论多龃龉。 初兴河北水利,沿 导诸渠溉民田,论者以为无益。 已而邢州民有争渠水至杀人者,人方知沿所建为利。 时元昊数寇河东,建议徙丰州,不报,已而州果陷。 元昊入寇,副都总管葛怀敏率兵出捍,沿令怀敏率兵据瓦亭待之。 怀敏进兵镇戎。 沿以书戒勿入,但背城为砦,以羸师诱贼,贼至,发伏击之可有功。 怀敏不听,果为所败。 强贼乘胜犯渭州,沿率州人乘城,多张旗帜为疑兵,贼遂引去。 坐怀敏败,未几, 徙 . 知成德军,卒。 (节选自《宋史 王沿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以之灌溉可使数郡瘠卤之 /田变为膏腴如是 /则民富十倍 /而帑 廪有余矣 /以此驭 /敌何求而不可 B. 以之灌溉 /可使数郡瘠卤之田 /变为膏腴 /如是 /则民富十倍 /而帑廪有余矣 /以此驭敌 /何求而不可 C. 以之灌溉 /可使数郡瘠卤之田 /变为膏腴如是 /则民富十倍 /而帑廪有余矣 /以此驭 /敌何求而不可 D. 以之灌溉可使数郡瘠卤之 /田变为膏腴 /如是 /则民富十倍 /而帑廪有余矣 /以此驭敌 /何求而不可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的记事语言极为简练,被后人称为 “ 春秋笔法 ” ,直接表达褒扬之意。 B. “ 笏 ” 指古代大臣上朝时持握的用玉、象牙或竹片制 成的手板,上面可记事。 C. “ 乡饮 ” 是古代一种庆祝农业丰收、尊老敬老的宴乐,常由德高望重者主持。 D. “ 徙 ” 常解为 “ 迁移 ”“ 移动 ” 之意,因而在古代,也可指官员的官职调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沿关心国事,务本求实。 面对内忧外患的国情,他从军力布置、屯田赋税等多方面提出了不少独创性意见。 B. 王沿敢于异议,体量百姓。 面对同僚言行,他敢于异议,驳斥弹劾;面对饥民,他大胆施救,不计个人得失。 C. 王沿见解独到,颇具先见。 对同一个事情,他常常提出与众人不同的看法, 而且这些看 法多带有先知预见性。 D. 王沿深谙兵理,不畏强敌。 当时,强敌乘胜侵扰,他不惧敌威,带头迎敌,布阵疑兵,智退敌人,化险为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而我垒不坚,兵不练,而规规于盟歃之间,岂久安之策哉。 ( 2)沿以书戒勿入,但背城为砦,以羸师诱贼,贼至,发伏击之可有功。 【答案】 10. B 11. A 12. A 13. ( 1)然而我方营垒不坚固,士兵不训练,只是按照法度依靠两国间的盟约,难道这是久安之策吗。 ( “ 垒 ”“ 规规 ”“ 岂 „„ 哉 ” ) ( 2)王沿 写信告诫他(葛怀敏)不要入城,只要靠城扎寨,派出弱兵引诱贼兵,贼兵到,派出伏兵出击便可获得成功。 ( “ 但 ”“ 羸师 ”‘ 发 ’ ) 【解析】 10.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题中句子翻译为:用十二渠的水来灌溉,可以使数州瘠薄的土地,变成肥沃的良田,这样,百姓会比以前富裕十倍,而官府的钱粮也会有余。 依靠这些来抵御敌人,还有什么办不到呢。 ”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 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 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 ①“ 夫、惟、盖、凡、窃、请、敬 ” 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 “ 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 ” 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 “ 苟 ”“ 纵 ”“ 是故 ”“ 于是 ”“ 向使 ”“ 然而 ”“ 无论 ”“ 至若 ”“ 是以 ”“ 继而 ”“ 纵使 ”“ 然则 ” 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 “ 顷之 ”“ 向之 ”“ 未几 ”“ 已而 ”“ 斯须 ”“ 既而 ”“ 俄而 ” 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 乎、哉、也、矣、欤、焉 ” 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 “ 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 ” 等后面可断句。 ③“ 以、于、为、而、则 ” 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 ( 2)对话、引文标志 :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 “ 曰 ” 、 “ 云 ” 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 “ 曰 ” 而省略主语。 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 “ 曰 ” 后冒 (: ), “ 哉 ” 后叹 (。 ), “ 夫 ”“ 盖 ” 大都在句前。 “ 于 ”“ 而 ” 一般在句中, “ 矣 ”“ 耳 ” 后面画圆圈(。 ) “ 耶 ”“ 乎 ” 经常表疑问 (。 ), “ 也 ”“ 者 ”作用要停顿。 或句 (。 )或逗 (, )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 1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在平时注意积累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尤其是在课文和课文注释中出现的有关知识,然后结合文本中该词的含义进行认证分析,来确定正误。 题中A项错误,错在 “ 直接表达褒扬之意 ” ,应为 “ 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 ”。 12.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 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解答此类题目,可将各选项内容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 本题中,A项的错误, “ 赋税 ”“ 独创性意见 ” 属于无中生有,原文读不出此类信息。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13. 试题分析。四川省资阳市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 “基因在染色体上 ”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模型构建法
22. 同温同压下 ,等质量的甲烷 (CH4)和 N2O两种气体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1∶ 1 B .密度之比为 4 ∶ 11 4 ∶ 11 5∶ 3 ( Na2S2O3)可作为脱氯剂,已知 mol L1 Na2S2O3溶液恰好把 224mL(标准状况下) Cl2完全转化为 Cl— 离子,则 S2O32- 将转化成 A. S2- B. S C. SO32- D. SO42- 第Ⅱ卷(非选择题
2、万瓶、椴木香菇 25 万瓶,袋栽香菇 800 万袋,蔬菜型食用菌 400 万袋,食用菌总产量达 5467 吨(其中:“两耳一菇”干制品 2467 吨,蔬菜型鲜品 3000 吨),农户交售产品总收入 9500 万元。 2007 年,全县接种椴木银耳 38 万瓶、木耳 30 万瓶、香菇 50 万瓶,袋栽香菇1150 万瓶,蔬菜型食用菌 200 万袋,计划栽种稻田菜菇 500 亩。
2、流动的冷水中冷却,待菇体冷却与水温一样为止。 (5)腌制将冷却透的草菇,捞起沥去多余水分,然后倒入密度为 0 波美度)以上的盐液中,盐液与菇的比例是。 在盐液中浸 8小时左右,进行第一次翻缸,即将草菇捞出放入新配制的密度为 0 波美度)的盐液中,12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缸,整个腌制过程共需翻缸 4次。 腌制草菇的盐液密度稳定在 0 波美度)以上。 (6)分级按出口要求
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因光子状态不可复制,可以实现抵御任何窃听的密钥分发,进而能保证用其加密的内容不可破译,实现通讯的“无条件”安全。 2020年,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了量子通信技术, 2017 年 3 月,沪杭干线作为全球首条量子通信商用干线正式全线接通,它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这意味着 ①量子通信的安全具有绝对性
2、大,侵入率低;圆秆拔节期叶鞘包裹紧密,水稻抽穗以后,组织坚硬,蚁螟难蛀入,所以这几个时期危害较轻。 水稻分蘖期稻株组织柔嫩,叶鞘包裹松弛,叶鞘脉间较宽,蚁螟易侵入;水稻孕穗期间只有一层叶鞘包裹,蚁螟也容易侵入,特别是在剑叶叶鞘裂开露穗时,是蚁螟侵入的有利时期。 所以水稻分蘖期、孕穗到破口始穗期是三化螟幼虫危害高峰期。 在晚稻分蘖期,田间实查卵块密度达每 667 平方米稻田有卵块 40 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