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头瓶无棉塞栽培猴头菇技术内容摘要:
1、养价值较高,有“山珍”之美誉,并且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均有较好疗效,并且对肿瘤,尤其消化道癌有理想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人工栽培,开发前景可观。 栽培方法一般以瓶栽、袋栽、段木栽培为主。 笔者多年的经验,用罐头瓶栽培,容器易得,且可重复使用,成本低。 以玉米芯为原料,采用塑料膜封口取代棉塞,操作简便,灭菌彻底,成品率高。 择色正、无污染的玉米芯,用筛片口径为 12 厘米的粉碎机粉碎,颗粒有花生粒大小。 配方玉米芯 83%,玉米面 15%,过磷酸钙 1%,豆粕(或豆饼粉)1%。 玉米芯 83%,麦麸 15%,石膏 1%,磷酸二氢钾 1%。 水比为 12,边浇水边翻堆 45 次,充分拌匀, 2、自然即可。 玉米芯持水性差,拌好料后焖 1 小时,促进原料吸透水,并且多余水分自行沥出,湿度稳定。 罐头瓶以 750 毫升的最好,500 毫升也可以。 装瓶装至瓶肩处,要求捣实,擦净瓶口和瓶体,盖上厚 米聚乙烯膜(高压灭菌用聚丙烯膜),套上胶圈(可用自行车内胎剪制)。 内温度达到 100,保持 810 小时,帕维持 2 小时,取出冷却。 料温降至 30以下时,移入无菌箱或无菌室,密闭消毒,严格无菌操作接菌。 530环境条件下培养,保持环境清洁、干燥,必须避光,否则菌丝未长满瓶即过早出菇。 25 天左右即可长满瓶。 度降到 1525之间,增加散射光,加强通风,刺激形成菇蕾。 5 天左右,在瓶口边缘处形成原基。 在靠 3、近瓶口 米有原基处,用直径为 2 厘米的带尖的木棍刺个小孔或用刀片割成“十”字形或“V”形小口,注意不要伤到原基,几天后便有原基凸出盖膜形成菇蕾。 此时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 85%90%,可用喷雾和地面喷洒水法调节湿度,每日 35 次,但不许直接喷在子实体上。 色洁白,菌刺长约 1 厘米,布满菇体表面并下垂,瓶体或盖膜上有少量的白色孢子弹射痕迹时即可采收。 采收后用透明胶带封好孔,但不要太严。 1015 天后,又有原基形成,再揭开出菇。 每瓶可产猴头50100 克。 料有颗粒和粉末,装瓶后,料间有空隙,存有少量空气,可供菌丝生长,又不能在灭菌中形成死角。 瓶口空间内封存的空气,供菌丝呼吸用。 并且盖膜与瓶口间有微隙,可供气体缓慢交换,菌丝生长良好。 取代棉塞,避免操作上带来的麻烦和污染。 培养料面不裸露,有效防止增减料失水、干缩。 专利查询。罐头瓶无棉塞栽培猴头菇技术
相关推荐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叶全株发生顺序:先从老叶开始,然后向新叶发展。 一片叶发生顺序:从叶缘开始逐渐扩展至全叶。 发生原因为缺氮,每亩可追施尿素 810 公斤或碳铵 1520 公斤。 暗紫色叶缺磷时,植株叶片小,皱缩不平展,叶色深绿无光泽,叶柄紫色,最终成暗紫色的僵叶,严重的整株枯萎死亡。 每亩可追施过磷酸钙 2030 公斤或叶面喷施 酸二氢钾溶液 23 次。 紫斑叶先从中下部叶片开始,然后向上
2、分花蕾和花朵,可以加强留下花朵的发育。 花序实行疏花,一般是通过掐花序尖和花序整形来实现的。 通常不是疏除单个的花,而是疏除花序中的各级穗轴分枝(小穗)。 对掐穗尖和花序整形,以在花前一同进行为宜,过晚,坐果的效果差;过早,花序不够伸展,整形不甚方便。 掐穗尖的程度,一般掐去花序长度的 1/41/5左右。 掐穗尖后,不仅达到了疏除部分花朵的目的,而且还减少了果穗尖端易发生软尖或水罐子病的危险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温暖、稍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 露地栽培时,根系比较发达,耐干旱,春季浇水不多,初夏气温升高、水分蒸发量较大时,才需补充浇水。 而盆栽观赏向日葵,棵大盆小,生长期要及时浇水,否则叶片容易脱水凋萎。 但不宜过湿,湿度过大,基部叶片容易发黄。 观赏向日葵的生长适温,白天为 2127,夜间为 1016。 温差在 810时对茎叶生长最为有利。 如早春温度偏低,植株生长迟缓
花明又一村 D.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15.微信相对二传统信息传播方式,能即时传递新鲜亊物和热议话题,让我们收获衣食住行的便利、分享喜怒哀乐的奔涌;但我们也遭遇了 “ 明明面对面,心怃却飘到微信群 ” 、 “ 我的注意力被微信撕碎了 ” 的尴尬。 这告诉我们 ① 要全面看问题,防止 “ 一点论 ” ② 优点不缺点统一二仸佒亊物乊中 ③ 矛盾是亊物収展的源泉和劢力 ④ 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15 分,共 52 分。 ) 25.( 2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文景时期,为解决西北驻军供给问题,实行移民屯垦实边,收到了“定舍以待其劳”,“常坐而役敌国”,逐点占领、巩固的 良好效果。 到武帝时,决心武力解决匈奴内侵威胁这一问题,先后设河西四郡,移民屯垦,以补战争消耗。 元朔二年,募民十万于朔郡;元狩四年,“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元狩五年,“徙天下奸猾吏民于边”。 元鼎六年
2、物优势产区主推品种,成为我国目前种植区域最广的常规粳稻良种之一。 2006 年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其开发推广态势看好。 特征特性: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叶片宽厚,叶色浓绿,插秧后缓苗和生长速度快,分蘖能力较强。 生育后期株型紧凑,茎秆韧性较好,株高 110120 厘米。 穗型半直立,结实率高达 每穗粒数 100110 粒,千粒重。 糙米率 精米率 整精米率 子粒长宽比 白率 垩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