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头瓶无棉塞栽培猴头菇技术内容摘要:

1、养价值较高,有“山珍”之美誉,并且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均有较好疗效,并且对肿瘤,尤其消化道癌有理想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人工栽培,开发前景可观。 栽培方法一般以瓶栽、袋栽、段木栽培为主。 笔者多年的经验,用罐头瓶栽培,容器易得,且可重复使用,成本低。 以玉米芯为原料,采用塑料膜封口取代棉塞,操作简便,灭菌彻底,成品率高。 择色正、无污染的玉米芯,用筛片口径为 12 厘米的粉碎机粉碎,颗粒有花生粒大小。 配方玉米芯 83%,玉米面 15%,过磷酸钙 1%,豆粕(或豆饼粉)1%。 玉米芯 83%,麦麸 15%,石膏 1%,磷酸二氢钾 1%。 水比为 12,边浇水边翻堆 45 次,充分拌匀, 2、自然即可。 玉米芯持水性差,拌好料后焖 1 小时,促进原料吸透水,并且多余水分自行沥出,湿度稳定。 罐头瓶以 750 毫升的最好,500 毫升也可以。 装瓶装至瓶肩处,要求捣实,擦净瓶口和瓶体,盖上厚 米聚乙烯膜(高压灭菌用聚丙烯膜),套上胶圈(可用自行车内胎剪制)。 内温度达到 100,保持 810 小时,帕维持 2 小时,取出冷却。 料温降至 30以下时,移入无菌箱或无菌室,密闭消毒,严格无菌操作接菌。 530环境条件下培养,保持环境清洁、干燥,必须避光,否则菌丝未长满瓶即过早出菇。 25 天左右即可长满瓶。 度降到 1525之间,增加散射光,加强通风,刺激形成菇蕾。 5 天左右,在瓶口边缘处形成原基。 在靠 3、近瓶口 米有原基处,用直径为 2 厘米的带尖的木棍刺个小孔或用刀片割成“十”字形或“V”形小口,注意不要伤到原基,几天后便有原基凸出盖膜形成菇蕾。 此时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 85%90%,可用喷雾和地面喷洒水法调节湿度,每日 35 次,但不许直接喷在子实体上。 色洁白,菌刺长约 1 厘米,布满菇体表面并下垂,瓶体或盖膜上有少量的白色孢子弹射痕迹时即可采收。 采收后用透明胶带封好孔,但不要太严。 1015 天后,又有原基形成,再揭开出菇。 每瓶可产猴头50100 克。 料有颗粒和粉末,装瓶后,料间有空隙,存有少量空气,可供菌丝生长,又不能在灭菌中形成死角。 瓶口空间内封存的空气,供菌丝呼吸用。 并且盖膜与瓶口间有微隙,可供气体缓慢交换,菌丝生长良好。 取代棉塞,避免操作上带来的麻烦和污染。 培养料面不裸露,有效防止增减料失水、干缩。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