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水稻栽培常见问题内容摘要:

1、、在干旱缺水情况下如何育足水稻秧苗?一年之季在于春。 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育秧在全年生产中的重要性,在今年这种特殊条件下,育足苗子是打赢抗旱夺丰收的关键措施。 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要育足水稻秧苗,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地确定好育秧方式,其次才是抓好育秧技术措施的落实。 在确定育秧方式时,有三条途径可选择参考:一是在局部可以取到水的地方,推广旱地育秧二是在无水可取的地方,应通过乡镇政府协调,开展异地育商品秧三是农民通过亲朋好友等方式,异地联系育客秧。 在常年干旱、育秧困难的地方,也要抓住春播时机和土壤墒情,育好备灾的玉米苗,特别是要尽可能多的育足红苕苗,这既是大春抗灾的最后防线,也可以作为发展畜牧业的青饲料。 2、 2、如何培育适龄抗旱壮秧?有道是秧好半年粮,秧苗素质的好坏是水稻高产的关键。 培育适龄抗旱壮秧,应着重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关键技术环节:1)选好适宜品种。 优良品种是指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水平和栽培技术相适应的品种。 而不单是看穗子大不大,品质好不好。 在抗旱育秧情况下,低海拔地区首先要考虑 7 月中旬水稻能否抽穗扬花,要尽量避开我市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常发性的高温伏旱对水稻扬花结实的影响中低山地区要考虑避开秋季低温阴雨对水稻扬花结实的影响,即在迟播情况下要选生育期偏短的品种。 其次是抗干旱、抗低温能力较强。 第三是在灾害天气情况下,病虫害较重,要选抗病性较好并进行过种子处理的品种。 在伏旱威胁大的区域和田 3、块,因缺水推迟播种期的地方,切忌布局生育期在 160 天以上的品种。 2)坚持适时早播。 适期早播可有效地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增长有效积温,提高光合干物质累积量,促进早熟,有效地减轻水稻生长后期的高温伏旱或秋风的影响,为提高水稻单产奠定基础。 由于现有推广品种多数是大穗型、生育期普遍较长,为避过全年最大的灾害常要求在 7 月 15 日前抽穗扬花,所以要求适时早播。 3)备足育秧苗床地。 选择背风、向阳、管理方便的沙壤地,最好是菜园地作水稻旱育秧苗床地。 秧地浅翻后及时清除杂草、秸秆残渣,尤其要欠细土壤并整平。 育秧苗床在播种前要进行土壤处理,每平方米秧地用 70%敌克松 水2 公斤均匀喷施或用细泥沙拌匀后 4、均匀撒施消毒杀菌,或播种时用旱育保姆均匀拌种(每一包旱育保姆 350g 拌种 子),对种子进行消毒杀菌,提高种子的保水和固土能力。 苗床底水要一次浇透,使苗床土层呈饱和水状态、苗床表面无明水为度。 准备充足的苗床是培育适龄壮秧的重要措施。 水源条件相对较好,秧苗龄期在 50 天内能栽插的地方,播种时每亩本田(1 公斤种子计)需用厢面 宽、20 米长的秧地移栽秧龄在 60 天以上的,播种时每亩本田(1公斤种子计)需用厢面 宽、至少 30 米长的秧地。 4)提高播种质量。 搞好种子处理,提高种子活力,确保出苗整齐一致。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10时,抓冷尾暖头开始播种。 播种后撒上一层细土薄盖种子,盖土 1 厘 5、米,种子必须盖严,起拱盖膜育秧。 大力提倡盖双膜,即在秧地表面盖一层旧膜后,再搭架盖第二层膜,以利保温保湿,提早出苗。 5)加强苗床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以保温保湿为主,当膜内温度超过 35时注意通风降温。 出苗至一叶一心期,以调温控湿为主,促根下扎,内。 一叶一心,每平方米秧地用 70%敌克松 1 克,兑成 1000 倍液喷雾,以防立枯病如床土干旱发白,可适量补充水分。 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逐步通风炼苗降湿,膜内温度保持在 20左右。 二叶一心后逐步全部打开棚膜。 三叶一心期追施断奶肥,每平方米追尿素 510 克,兑水 1000 倍均匀喷雾,并喷清水洗苗。 注意防止苗床杂草:一是在三叶一心之前用秧田一次净(30%亩 30 克兑水喷雾。 二是出芽前或揭膜后 2,用 幼禾葆可湿粉 200 克/亩喷雾。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