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玉米蓄水节水综合增产技术内容摘要:

1、、实行轮作倒茬,改进耕作制度采取三年或四年轮作制度,三年轮作制度为:玉米(或小麦套种玉米)小麦套种玉米)四年轮作制度为:玉米(或小麦套种玉米)小麦套种玉米)。 长期的连作会引起严重的病害及土壤肥力下降,从而导致减产。 二、蓄水保墒综合措施(一)秋季浅耕,旱春精细整地保墒一年一茬玉米地块,秋季浅耕 10春土壤解冻初期要及早进行耙耪,精细整地,达到上虚下实。 雨后待地表稍干后及时整地耙糖,根据试验调查;土壤含水量可提高 个百分点。 (二)沟施有机肥保墒麦田套种玉米,在土壤解冻后返浆初期,在准备套种玉米的空行上开沟施肥,开沟深度为 2025施有机肥 20002500及时覆土踩、压,覆土厚度为 10右,使土壤 2、保持上虚下实。 施肥后 20 天调查,020壤含水量比对照高 百分点。 (三)玉米行间覆盖麦秸秆保墒覆盖麦秸秆对节水保墒、培肥地力有其重要的作用。 多点试验分析表明:覆盖麦秸秆一般可使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 1845个百分点,同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培肥了地力。 对抑制玉米田杂草也有明显的效果,可达 90%以上。 铺施方法:6 月底 7 月初雨季到来之前,在玉米行间覆盖碎麦秸,每亩 300500、选择抗旱品种选用抗旱节水型品种对提高旱地玉米产量十分关键,是重要的生物措施,试验表明;旱地玉米品种要求抗病、耐瘠薄、抗早衰、适应性强的品种;目前,以掖单 13、唐抗 8、唐抗 5 等品种为宜。 四、配套栽培技术抗旱栽 3、培技术可以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是稳定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 旱地玉米栽培技术的综合研究表明,播期、密度、施肥、化学除草是旱地玉米丰产的四个重要环节,具体措施:(一)播种期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玉米播期应避开土壤失墒高峰期,使玉米需水高峰与自然降雨高峰期吻合,是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的关键措施。 在保证玉米正常成熟的情况下适当晚播,避免卡脖旱。 试验表明:5 月 20 日至 6 月 25 日雨后播种较为适宜。 根据播期早晚选择生育期不同的品种,一般 6 月 10 日前播种选择掖单13 号等生育期较长的品种,6 月 10 日后选择唐抗 5 等生育期较短的品种。 (二)合理密植密度是栽培水平的综合体现,受土质、自 4、然降水、施肥水平、种植样式、光照等多种因素制约。 一般亩留苗 25003000 株。 紧凑型、生育期较短的玉米取上限,平展型玉米取下限;土壤肥力较高的取的玉米取上限,平展型玉米取下限;土壤肥力较高的取上限,土壤肥力较低的取下限。 (三)化学除草玉米田杂草主要有马唐、稗草、马齿苋。 狗尾草、反枝苋等,约占总数的 90%以上。 即使多次中耕,草荒威胁仍很大。 经一次施用化学除草剂,一般可保证不闹草荒,免去中耕作业,使机械伤苗减少,亩穗数可增加 150300 穗。 在除草剂的选用上,主要推行配方施药。 据试验:以每亩用阿特拉津 75g 加 50%5g(或 48%杜尔 75g 或 48%拉索 75g),混合后对水 3050施效果最佳,可达 90%以上。 (四)科学施肥根据试验,旱地玉米适宜的施肥量为亩施纯氮18212肥方法,磷钾肥一次底施,氮肥 60%70%底施,30%40%追施。 重施底肥是增产的重要措施。 试验表明;重施底肥,植株表现壮苗早发,出叶速率快,叶面积大,吐丝期提前 23 天,这就为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创造了条件,增加了玉米产量。 此外,还应做好病、虫综合防治。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