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代用料栽培内容摘要:

1、单产和产量大幅度的增长,但还满足不了外贸出口和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随着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代用料栽培木耳新技术的试验研究。 目前主要以塑料袋栽培为主,其方法如下:(1)生产流程 40 天左右的栽培种(塑料袋)接种后经 2 个月左右栽培袋(塑料袋)开洞耳芽形成成熟采收第二次耳芽 710 天 1520 天 10 天形成成熟采收第三次耳芽形成采收 1520 天 10 天 1520 天(2)选用优良菌种栽培黑木耳的菌种,是由段木栽培黑木耳菌种中驯化筛选而来的,因此,并不是所有适于段木栽培菌种都可作为代料栽培的菌种。 栽培种的菌龄在 3045天为适宜,这样的栽培种生命力强,可以减少培养过程 2、杂菌污染,也能增强栽培时的抗霉菌能力。 一般选择菌丝体生长快,粗壮,接种后定植快;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片大、肉厚、颜色深的作为菌种。 (3)栽培季节在陕西及附近几个省,利用自然温度一年可以栽培两次,春季一月上旬开始制原种,二月上旬制栽培种,三月中旬制栽培袋,四、五、六月出耳。 秋季八月中旬制栽培袋,九、十、十一月出耳。 3栽培方法(1)配方许多农林产品下脚料都可用来栽培黑木耳,下面介绍几种培养基配方:木屑培养基配方木屑(阔叶树)78麸皮(或米糠)20石膏粉 1白糖 1水 65左右棉籽壳培养基配方棉籽壳90麸皮(或米糠)8石膏粉 1白糖 1水 65左右玉米芯培养基配方玉米芯(粉碎成黄豆大小的颗粒)708 3、0%锯木屑(阔叶树)1020麸皮(或米糠)8石膏粉 1白糖 1水 65左右稻草培养基配方稻草(新鲜稻草粉碎或铡成小段)75麸皮(或米糠)15锯木屑(阔叶树)8石膏粉 1白糖 1水 65左右如果条件许可,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百分之二的黄豆粉更好。 (2)调料与装袋将以上培养料按比例称好,拌匀,把糖溶解在水中注入培养料内,加水翻拌,使培养料含水量达 65左右。 或加水至手握培养料,有水纹渗出而不下滴为度,然后将料堆积起来,闷 3060 分钟,使料吃透糖水,立即装袋。 装袋的方法有三种,各有利弊,可根据情况选择使用。 第一种方法,选用厚度在 5 微米左右,袋大小约 17 厘米 米的底部为方形的塑料袋。 如购买到 4、平底袋(和食品袋一样),在装袋之前,先将袋底部两个角向内塞至两个角碰到即可,这样装入培养料后平稳,能直接放于培养架上。 装袋时,将已拌好的料装入袋内,边装边在平滑处用力振动,使培养料密实,并上下松紧一致,这时培养料的高度约为袋高的 35,用干纱布擦去袋上部的残留培养料,加上塑料颈套(内径 34 厘米、高 3 厘米)把塑料袋口向下翻,用橡皮筋扎紧,形状像玻璃瓶口一样,塞好棉塞。 第二种方法,选用直径 13 厘米的简状聚丙烯塑料袋,剪截为 35 厘米的长度,一端用棉线扎紧,再用烛火或酒精灯火焰将薄膜烧熔化,使袋口密封。 从开口的一端把培养料装入袋内,边装边在料堆上振动,或用手指压实,待装至距袋口 5 厘 5、米处为止,然后把余下塑料袋扭结在一起,用棉线扎紧,在烛火或酒精灯火焰下,将薄膜熔化密封。 在光滑的桌面上用手将袋压成扁形。 再用直径 2 厘米的打孔器,在袋的一面,每隔 10 厘米打一直径2 厘米、深 米的洞。 用剪刀把准备好的药用胶布,剪成 34 厘米见方的块;贴在洞口上。 为了便于接种时操作方便,胶布的其中一角卷成双层。 第三种方法,选用直径 13 厘米的商状聚丙烯塑料袋,一端用线绳扎着,从另一端把培养料装入袋内、用手把料压实,待料装至距袋口 5 厘米处为止,然后把余下的塑料袋收拢起来,用线绳扎着、以后接种从两头接。 应该注意:必须做到,当天拌料,装袋,当天灭菌。 4灭菌与接种装好的栽培袋放在高压灭菌锅 6、里灭菌,在 15 公斤厘米 2 的压力下保持 小时,待压力表降到零时,将袋子趁热取出,立即放在接种箱或接种室内。 若用常压灭菌灶灭菌,保持 68 小时,待袋温下降到 30时,或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3040 分钟,进行接种箱或接种室空间消毒。 接种时要注意,连续接种不要时间太长,以免箱内温度过高(超过 40);接种量要多些,可以缩短菌丝长满表面的时间,减少杂菌感染的机会。 前已述及,黑木耳抵抗霉菌,特别是木霉的能力比较弱,因此,灭菌一定要彻底,接种时一定要按无菌操作进行,提高成品率。 5菌丝培养在菌丝培养的全过程中,要创造使菌丝体健壮生长,又能控制黑木耳子实体无规棒形成的条件。 在诸条件中,温度是最重要的 7、因素。 培养室的最适温度为 2225,由于袋内培养料温度往往高于室温 23,所以培养室的温度不宜超过 25。 待别是在培养后期(即菌丝长到培养料高度约 1/2 以上),温度超过 25,在袋内会出现黄水,水色由谈变深,并由稀变粘,这种粘液的产生,容易促使霉菌感染。 培养室的相对湿度 5070,如果湿度太低培养料水分损失多,培养料干燥,对菌丝生长不利,相对湿度超过70,棉塞上会长杂菌。 光线能诱导菌丝体扭结形成原基。 为了控制培养菌丝阶段不形成子实体原基,培养室应保持黑暗或极弱的光照强度。 培养室内四周撒一些生石灰,使成碱性环境,减少霉菌繁殖的机会。 栽培袋放在培养染或堆积在地面上培养菌丝时,不宜多翻动。 因为塑 8、料袋体积不固定,用手捏的地方体积变化,把空气挤出袋处,当手去掉时,其体积复原,就有少量的空气入内。 这样就有可能进入杂菌孢子。 另外,在手接触袋壁的地方;增加了塑料袋与培养料的压力,遇到较尖锐的培养料(锯木屑、棉籽完)就会刺成肉眼看不见的小孔,杂菌孢子也会由此而进入,增加感染率。 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尽量少动,在检查杂菌时,一定要轻拿轻放,发现杂菌应及时取出,另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继续观察。 若污染程度比较轻,可用甲醛药液注射到杂菌处,并用小块胶布把针眼贴着,可控制杂菌继续蔓延。 6开洞当黑木耳菌丝长满提时,即可将菌袋从培养室移到栽培室,把棉塞、塑料颈套去掉,袋口用绳子扎好;或把胶布揭掉;准备两盆 5的石 9、灰水,先将袋子放在一个盆里浸洗干净,取出。 用刀片在袋子的四周,按两洞之间 56 厘米的距离开长度 l米,深及料内 米小口,也可先在菌袋的一侧开洞。 将已开洞的菌袋在另一盆石灰水中浸泡一下,使洞口处于碱性环境,可有效地防治杂菌危害。 7出耳期管理开洞后的菌袋,可平放在栽培室的菌床架上,也可以悬挂在苗床架上或林下树枝上,也可以放在铺湿沙的地面上,随即创造黑木耳形成子实体原基的条件。 首先要增加栽培环境的相对湿度达 9095,室温尽可能控制在 2025,良好的通风和较强的散射光照也是黑木耳原基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 开洞处菌丝体能得到较充足光线、空气和湿度,有效地促进了此处子实体的形成。 所以开洞栽培黑木耳,子 10、实体都在开洞处形成或在塑料袋的破裂处形成。 这就是所谓的定向出耳。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条件下,一股开洞 712天,肉眼能看到洞口有许多小黑点产生;并逐渐长大,连成一朵耳芽(幼小子实体)。 这时需要更多的水分,1525的温度,较强的散射光照和良好的通风。 如果遇见连阴雨天气,可把已形成耳芽的栽培袋挂在露天下,温、湿、光、空气都能充分满足,耳芽发育更快。 这时,如果在耳基部或幼小耳片上发现有绿霉菌和橘红色链孢霉污染,可将菌袋在水龙头下,小心放水冲洗掉杂菌,但且勿把子实体冲掉。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耳芽形成后大约 1015 天,实体成熟,即可采收。 8采收与加工黑木耳成熟的标准是耳片充分展开,开始收边、耳基变细,颜色由黑变褐时,即可采摘。 要求勤采,细采,采大留小,不使流耳。 成熟的耳子留在菌袋上不采,易遭病虫害或流耳。 采收时,用小刀靠袋壁削平。 采收下的木耳要及时晒干或烘干。 烘烤温度不超过 50,温度太高,木耳会粘合成块,影响质量,木耳干后,及时包装贮藏,防止霉变或虫蛀。 采收后的菌袋,停止直接喷水四五天,让菌丝积累营养,经过 10 天左右;第二茬耳芽形成,重复上述管理,还可采收两茬。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