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1、木耳绿霉病症状菌袋、菌种瓶、段木接种孔周围及子实体受绿霉菌感染后,初期在培养料段木或子实体上长白色纤细的菌丝,几天之后,便可形成分生孢子,一旦分生孢子大量形成或成熟后,菌落变为绿色,粉状。 防治保持耳场,耳房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 耳房、耳场必须通风良好,排水便利。 出耳后每三天喷 1 次 1%石灰水,有良好的防霉作用。 若绿霉菌发生在培养料的表面,尚未深入料内时,用 石灰水擦洗患处,可控制绿霉菌的生长。 烂耳(又名流耳)症状耳片成熟后,耳片变软,耳片甚至耳根自溶腐烂。 防治针对烂耳的原因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通风换气,光照等。 及时采收,耳片接近成熟或已经成熟立即采收。 可用 25mg/金霉素或土霉素溶液喷雾 2、,防止流耳。 耳菌块防霉菌产生原因木耳菌块霉菌污染是导致木耳菌块减产,影响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青霉、木霉是木耳菌块上最常见的杂菌。 防霉措施选用抗霉能力较强的菌株。 选用新鲜原材料越夏。 在培养料中增添抗霉剂,目前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用 锰酸钾水溶液,或用石灰清水拌料,后者还能防治培养料偏酸。 用已经满瓶的菌种压块,挖瓶。 压块用具和薄膜都要用 锰酸钾溶液消毒。 压块后 1 周时间内,菌丝尚未完全恢复,若有霉菌出现,可用饱和石灰水清液涂抹患处。 保护环境清洁出菇期间,在采收第 1 批木耳后,每 35 天在地面喷 1 次 1%石灰水,或 1%2%煤酚皂溶液,或 菌灵,可交叉使用,以控制杂菌生长。 室内发菌,室 3、外出耳,被认为是木耳菌块栽培的一项有效的防霉措施。 加强水分管理,要根据菌块水分散失情况和空气流量。 蓟马为害状从幼虫开始危害木耳,侵入耳片后吮吸汁液,使耳片萎缩,严重时造成流耳。 防治用 5001000 倍 40%乐果乳剂、10001500 倍 50%可湿性的敌百虫药液、1500 倍马拉硫磷喷杀。 伪步行虫为害状成虫啮食耳片外层,幼虫危害耳片耳根,或钻入接种穴内至食耳芽,被害的耳根不再结耳。 入库的干耳回潮后,仍可受到危害。 防治清除栽培场所的枯枝落叶,并喷洒 200 倍的敌敌畏药液,可杀灭潜伏的害虫。 虫害大量发生时,先摘除耳片,再用 10001500 倍的敌敌畏药液喷杀;也可用 500800 倍的鱼藤精、500800 倍的除虫菊乳剂、1500 倍的马拉硫磷防除,还可用 10002000 倍的 50%可湿性敌百虫药液浸段木。 在芒种和处暑期间,每次拣耳之后,都可用上述药物喷洒 1 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