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的采收与加工内容摘要:

1、黑木耳的耳片充分展开,耳色开始转浅或腹口开始产生白色抱子粉时即可采收。 采收前要停止喷水 24 小时,使黑木耳基部稍有收缩,以利采摘。 采耳时间,应选择而后天晴或晴天早晨。 春耳和秋耳要摘大留小,伏耳则大小一齐采收。 采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手抓住耳的基部旋转摘下,注意不要拉断耳片,以免残片留在料表腐烂,另一种是用锋利的刀片齐袋壁削下。 收耳后停水 35 天,以增加培养料的通气性,使菌丝复壮,抑制杂菌生长。 收下的黑木耳要去除耳根处的料,及时晒干或烘干,若遇晴天,23 天即可晒干;如遇阴雨天,可用木制的烘箱(分数层,每层相距 15 厘米,上放铁丝筛子)烘干。 烘箱下面放电炉,最下一层筛距电炉 60 厘米。 烘 2、箱上面有通气管,以排除湿空气。 将鲜木耳置于铁丝筛上,烘 2436 小时即成干品。 干木耳用塑料袋包装后放在干燥处贮藏。 黑木耳是我国食用菌的一项大宗产品,但长期以来,在生产收购、调拨和出口上,没有一个较为科学的全国性标准,全凭感官检验,加之加工、包装各地各不相同,造成等级混乱,价格悬殊,有的甚至掺杂掺假,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 1982 年起商业部组织有关部门,通过调查、研究,起草了我国第一个黑木耳国家标准,并经国家标准局批准,从 1986 年 8 月 1 日起在全国实施,现摘录质量指标如下:一级:耳面黑褐色,有光亮感,背面灰色。 无拳耳、流耳、虫蛀耳和霉烂耳。 朵片完整,直径超过 2 厘米,耳片厚度 1 毫米以上。 含水量不超过 14%,干湿比 1:15 以上。 含杂质量不超过 二级:耳面黑褐色,背面暗灰色。 无拳耳、流耳、虫蛀耳和霉烂耳。 朵片基本完整,直径超过 1 厘米,耳片厚度 米以上。 含水量不超过 14%,干湿比1:14 以上。 含杂质量不超过 三级:耳的色泽为黑褐色至浅棕色。 拳耳不超过 1%,流耳不超过 无虫蛀耳和霉烂耳。 朵形小或含碎片,但直径超过 米。 含水量不超过 14%,于湿比 1:12 以上。 含杂质量不超过 1%。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