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20xx-20xx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解析】 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推知图中核糖体从 b向 a移动,共同翻译形成多条相同的肽链, A错误;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都相同, 因为控制它们合成的模板相同, B错误; mRNA上结合的核糖体越多,蛋白质的合成效率越高,但合成一条肽链所需时间不变, C错误;翻译过程中 mRNA与 tRNA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但与转录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D正确。 23. 一个基因型为 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 A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A. aXb, Y, Y B. Xb, aY, Y C. AXb, aY, Y D. AAaXb, Y, Y 【答案】 A 【解析】 一个基因型为 AaXbY的 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一个 AAaXb的精子,说明含有 A和 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移向同一极并分配到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所以产生了基因型为 AAaaXbXb和 YY 的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所以基因型为 YY的次级精母细胞产生了两个基因型为 Y的精子,而基因型为 AAaaXbX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 AA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并分配到同一个精细胞 中,所以形成了基因型为 AAaXb和 aXb的精子,故选 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根据异常精子的基因 组成判断发生异常的原因和产生的另外三个配子的基因型。 24.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B. 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 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答案】 C... 【解析】 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A错误;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不是使洋葱根尖解离, B错误;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 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C正确;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只有有丝分裂后期和部分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D错误。 25.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 染色体结构变异一定会导致基因数目的改变 C.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 D. 人体干细胞相对肌肉细胞,基因突变的可能性更大 【答案】 B 【解析】 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能产生等位基因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A正确;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会导致基因数目变化,也有可能不改变基因的数目,但是一定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 B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交叉互换导致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C正确;人体干细胞相对肌肉细胞来讲,细胞分裂旺盛,所以基因突变的可能性更大, D正确。 26. 下图为中心法则图解,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乳酸菌可以发生 a、 e过程 B. c过程始于起始密码子,止于终止密码子 C. 正常的人体细胞内可发生 a、 b、 c、 d、 e过程 D. e和 d过程需要的原料相同 【答案】 B 【解析】 在乳 酸菌中可以发生 a、 b、 c过程,但不能进行 e( RNA复制)过程, A错误; c表示翻译过程,在翻译过程中,由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形成多肽, B正确;正常的人体细胞内可发生可以发生 a、 b、 c过程,但不能进行 d、 e过程, C错误; e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 d过程需要的原料是脱氧糖核苷酸, 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确定 a为 DNA分子复制、 b为转录、 c为翻译、 d逆转录、 e为 RNA分子复制。 27. 根据细胞 DNA含量不同,将睾丸内增殖过程中的部分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 从图中所示结 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甲组有部分细胞无同源染色体 B. 乙组细胞正在进行 DNA复制 C. 丙组细胞中都有 4个染色体组 D. 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 C 【解析】 甲组细胞中的 DNA含量为 2C,包括 G1期和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的细胞,可能没有同源染色体, A正确;乙组细胞的 DNA含量为 2C~ 4C,说明该组细胞正在进行 DNA复制, B正确;丙组包括 G2期、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其中 只有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丙组细胞中可能有 1个、 2个或 4个染色体组, C错误、 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柱形图中 DNA的含量变化,确定其可能对应的时期,进而做进一步的判断。 28. 向动物卵巢中注射含 3H的脱氧核苷酸后,检测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放射性变化(该过程 DNA只复制一次)。 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甲、乙细胞中每个染色体均具有放射性 B. 丙细胞中有 2条染色体无放射性 ... C. 三个细胞中均含有 2个染色体组 D. 丙细胞可能产 生两个基因型不同的子细胞 【答案】 B 【解析】 甲、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每个核 DNA分子均有放射性, A正确;丙细胞中 4条染色体都具有放射性, B错误;三个细胞中均含有 2个染色体组, C正确;在细胞分裂间期发生基因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发生交叉互换,则丙细胞可能产生两个基因型不同的子细胞, D正确 29.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是红绿色盲又是 Klinefelter综合症( XXY)的孩子。 与该孩子染色体异常有关的亲本及其发生异常的时期分别是 A. 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 B. 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 C. 父亲,减数第二次分裂 D. 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患者( XaXaY),推断该夫妇的基因型为 XAXa, XAY.因此,患红绿色盲小孩的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 Y染色体来自父亲.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 Xa、Xa染色体只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Xa染色体的染色单体未分离而进入同一极所致,故选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孩子的表现型确定孩子的基因型,从而推测父母的基因型,最后判 断异常发生的对象和时间。 30. 将置于阳光下的盆栽植物移植黑暗处,则短时间内细胞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与葡萄糖生成量的变化是 A. C3增加, C6H12O6减少 B. C3与 C6H12O6都减少 C. C3与 C6H12O6 都增加 D. C3减少, C6H12O6增加 【答案】 A 【解析】略 31. 如图为细胞内某基因 (15N标记 )的结构示意图, A占全部碱基的 2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维持该基因结构稳定的主要化学键有磷酸二酯键和氢键 B. 该基因某一条链中 (C+ G)/(A+ T)的比值为 3/2 C. DNA聚合酶促进 ① 的形成, DNA解旋酶作用于 ② 部位 D. 将该基因置于 14N培养液中复制 3次后,含 14N的脱氧核酸占 3/4 【答案】 D 【解析】 每条链上的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可见磷酸二酯键和氢键对于维持 DNA双螺旋结构有重要作用, A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基因中 T=A=20%, C=G=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