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迟出菇,不出菇,畸形菇的产生原因及防止(续)内容摘要:
1、出菇、畸形菇的产生原因及防止(续) 2 产生畸形菇的原因及避免措施畸形菇降低产品等级,甚至失去商品价值,影响栽培经济效益,这个问题普遍存在。 常见的畸形菇有:菌盖紧抱不展,呈“拳头状”;柄长肥粗、盖小,呈“花瓶状”;盖凹陷、边裂外卷,呈“破碗状”;盖窄长,呈“牛舌状”;盖面斑点,呈“麻脸状”;盖中瘤肿突起,呈“胀腹状”;两盖并展、柄紧连,呈“蝴蝶状”;盖弯曲不平,呈“波边状”;盖圆包裹、菌褶收缩,呈“光头状”;盖面纵裂沟缝,呈“花菇状”;数菇并生,呈“莲花状”;此外还有菇体萎缩形、菇体偏黄变色形等等。 畸形菇的发生,究其原因是培养环境条件与白灵菇生理、生化要求不相适应。 关键在于出菇期温、湿、光、气 2、协调不好,在管理技术上操作失误等等。 下面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避免畸形菇发生的相应措施。 棚结构不合理现有的白灵菇栽培场所(室内菇房和野外菇棚),不少建造简陋,结构不合理。 有的菇房门窗单向,有的通风口开在墙体上半部,致使室内空气不流通;有的塑料大棚两旁虽有通风口,但通风口都是朝着菌墙两端;也有的虽然开有通风口,但为了保温,始终没打开。 由于棚内空气不流通,造成严重缺氧,致使好气性的白灵菇变成畸形。 理想的菇棚应为坐北朝南或坐西向东。 从保温和通风角度考虑,栽培房棚不宜太大,一般长方形每棚以容 3000 袋(158 5000 袋(258适。 通风口应设在长向两旁下方,用砖砌成2424径,每隔 1m 开 1 3、个,横向两旁的口与口等高,有利于空气对流。 菇棚两端门膜应能开能闭,有利于纵向空气对流;棚顶应用无滴膜加草帘或遮阳网。 墙垒叠欠妥其表现:菌袋进棚垒墙太高,10 袋 1 码,超过 1m;有的菌墙之间填入粘性土壤,不透气;有的填土后浇水不足,偏干;有的菌墙码垛过于密集,中间不填土;有的垒墙时,袋头割膜不得法,入墙部分只割 1/3 太少、而露外一端反而割膜,菌丝体露空不保湿。 这些,使得子实体生长发育必然受到抑制。 比如北方菌袋叠墙,袋间填土水分不足,进入寒冬加温、催蕾时水分少、偏干,菌袋内的含水量反被填土吸收,使菌丝体脱水,必然出现菌盖不展或萎缩状态的畸形菇;而粘性土壤板结、透气性差,对菌丝体不能起调节 4、作用,反而阻碍正常的生理生殖。 长江以北的菇区,菌袋垒墙是白灵菇长菇的载体,它包括菌袋和填土两方面。 填土的目的是利用土壤中的有机物,同时起到调节温、湿度作用。 低温时土壤能保温,气温高时会散热,是一种覆土栽培机理,也是现行白灵菇野外菇棚栽培的一种模式。 要达到适时出菇、出好菇,根据鄂北广水市大面积生产实践经验,必须做到“五要”:时间要准菌袋生理成熟后,一般要在 12 月上、中旬完成,以便转入催蕾;叠墙要稳菌袋码垛 67 层,倾斜形,下大上小,以底宽 120宽 80体长 280适;菌墙间相距 6080业道;割膜要适菌袋内向一端割膜的目的,是让菌丝体与填土相连,以割掉 2/3 为适;叠墙时 2 袋并列排 5、放,袋间相距 45外一端留 可割膜,起长菇护围作用;填土要好砌墙以粘土为适,但菌袋间填土应以粘土加沙壤土,拌以 1%石灰、复合肥 成营养土;分两部分使用,部分干拌,作填充袋间缝沟,然后浇水;要打气孔菌墙顶部填土3,用泥巴围成 10右深的蓄水位,每隔 4050一个 3、深直到离菌墙底部 23 袋位置为止,作为通气孔和灌水两用。 天性营养缺陷有 4 种表现:配方中原辅料棉籽壳、麦麸陈年受潮霉变,养分降解;且在配方中含氮物质的麦麸用量偏少,菌丝生长前期无不良反应,到长菇期则不能满足要求;培养基酸败;菌袋内水分蒸发,菌丝体脱水。 这些属于先天性营养不良,所以产出的菇盖薄、波边状,或不展盖、色偏黄不白的变异 6、菇。 培养料是白灵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培养基,基质好坏对长菇多少、好坏关系密切。 要多产优质菇,要求做到“四必须”:原料必须新鲜无霉变用前阳光曝晒杀菌;配方必须合理这里介绍 2 组配方:棉籽壳 87%、麦麸 8%、玉米粉2%、石灰粉 3%;以木屑为主的配方:阔叶树干木屑 80%、麦麸 15%、玉米粉3%、石灰粉 2%。 含水量 60%左右,添加剂必须控制配料中常用添加剂石膏粉或石灰粉,两者除可提供钙元素外,主要起调节 作用。 石膏粉即硫酸钙,微酸性,用于缓冲碱性;石灰粉为轻质碳酸钙,为碱性,用于防止酸。 白灵菇的培养基所需 7偏碱。 加上制袋在秋末,气温高,为防止培养基酸败,所以宜用石灰粉。 按绿色食品要求, 7、添加剂在配方中不得超过 5%;发酵必须掌握机理发酵是利用有益微生物自然催化分解培养基,从而改善基质的理化性状,增加有效养分,有利于菌丝吸收,促进培养料中的有效成分尽可能地转化为子实体,有利于提高产量。 发酵时间 7 天,翻堆 3 次后转入装袋、灭菌、冷却接种。 产期把握不准常因栽培者求菇心切,菌丝生理未成熟就进入人为催蕾,造成早产畸形。 白灵菇需“百日养菌,一朝现蕾”。 为此,必须掌握菌丝体生理成熟“三标准”:菌龄从接种日起累计养菌时间 90 天;外表菌袋表层菌丝色泽浓白;基质手感紧硬、略有弹性,拍打有“嘭”声,达到这个标准说明生理成熟,此时进棚摆袋垒墙最适。 蕾技术没到位菌丝生理成熟后还需要 013低 8、温刺激 1015 天,这期间还要进行 57 天的 10以上温差刺激,才能迫使原基发生分化成菇蕾。 这是白灵菇与众不同的一个特性。 栽培者常因没掌握这个独特种性,低温蹲菌期不足,温差刺激不够,与生殖期理化要求不协调,导致子实体发育受到抑制而变形。 有的菇友在 12 月上旬进棚催蕾时,为了保温,却忽视了通风,棚内严重缺氧,结果催出的尽是菇柄长达 20盖紧握不展的“拳头菇”。 低温、变温催蕾必须做到“四配合”:开口增氧把菌袋解开,松动袋口并扭拧,让微量空气透进袋内,但不可把袋口全开,以防菌体干燥;搔菌唤醒据新疆和北京、河北等产区经验,菌袋开口后用小铁耙往袋内扒掉原菌种块及周围 老化菌皮,但其他部位不要搔动。 9、搔菌有利于原基早现,出菇点定位于中央;干湿交替晴天用喷雾器在棚内空间喷雾化水,相对湿度要求 85%;夜间掀起棚边盖膜,自然降温,形成干、湿刺激;引散射光长菇阶段,白天应将棚顶草帘拉稀,间距610阳光射进。 适宜的光照强度为 500600要避免光线直射,以免水分蒸发、原基萎缩或菇体裂成花菇纹。 蕾未引起重视有人看到菇蕾丛生喜出望外,明知菇蕾太密,却舍不得摘掉。 由于忽视疏蕾,此出现蝴蝶形,侧向呈长牛舌状、驼背菇等变异形态。 疏蕾能确保产品朵形和质量,是栽培管理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 具体“四要求”:留蕾适量每袋一般留 12 个,最多不超过 3 个。 多了营养分散,菇体不肥厚,反而品质下降;选蕾准确以色泽洁白、 10、菇体端正为标准,选优去劣、留大去小、留强去弱、疏密留稀;小心操作用利刀将多余幼蕾割除,不可伤及保留的菇体及菌丝;疏后护蕾疏蕾后应把袋口薄膜拉直,稍拧,保温保湿。 温度保持在 1318,不低于 8,不超过 20;空间相对湿度 85%90%。 菌墙之间的作业道有浅度蓄水保湿;并要打开通风口,保持棚内空气新鲜;同时引光增温,促进菇蕾发育。 菇期管理不善菇蕾出现后逐步分化成子实体,在长菇期间,常因温、光、气调节不好,导致菇体发育畸形、侧长,或驼背,或盖面凹陷,或斑点麻脸,色变,以及采收过期,菇体超大,不符合等级。 出菇期间管理上要做好“三协调”:加温与保氧协调长菇期正处于腊月刮北风、气候寒冷,出菇要求最适温度 11、 1318,在北方产区,除了白天引光增温、罩膜保温外,夜间可采取在棚外燃烧、蒸汽进棚升温。 但要注意,不可忽略通风,以免缺氧,导致菇体变形;增湿与通风协调长菇期空间相对湿度要求85%95%,寒冬干燥,需要在空间喷雾化水增湿;同时结合通风,切忌喷关门水或过量水,以免棚内缺氧,或水滴落于菇面而引起盖面积水凹烂成麻脸。 引光与保湿协调长菇期需要散射光 500600顶草帘之间需拉开610阳光照进棚内,创造“三分阳、七分阴”的环境。 但切忌光线过强,以免造成水分蒸发、菇体裂花。 因此,晴天棚内菌墙间的作业道应保持浅度蓄水,使光线进棚后,水蒸汽上升,增加空间湿度;早、晚可向空间喷雾增湿,但切忌喷到子实体上,以免造成烂菇或菇盖变黄。 专利查询。白灵菇迟出菇,不出菇,畸形菇的产生原因及防止(续)
相关推荐
) 20.肾单位、肾小管、肾小球 21. 神经细胞或者神经元、细胞体 22. 反射 、谈虎色变 四、我来看 ( 第 1题 9分,第 2题 13分,共 22分 ) 26.( 9分) ( 1) ⑥、巩膜 ( 2) ③、虹膜、大( 3)④ (4) ②④⑨ 2
2分 ( 1) G=mg=40kg10N/kg =400N…………… 1分 ( 2) p=F/S………………………………………………………………… 1分 =400/1m2=400Pa……………………………………………………… 1分 ( 3) W 有 =Gh=400N 3m= 103 J………………… 1分 ( 4) W 总 =Fs=Fnh=250N 2 3m= 103 J………………… 1分 (
冻”产量高 棚栽白灵菇一般是在秋冬季生产菌棒,翌年春季出菇,4 月份商品菇上市。 一批菌种能出两茬白灵菇,第一茬在棚内进行立体栽培,一个棚可以放两万个菌棒,将每个长方形菌棒的两头打开,出蕾后要进行疏蕾,两头各留一个最好的蕾,平均每个蕾能出 150 克左右的菌,一亩地头一茬的产量在 5000 公斤以上。 第二茬要在出完第一茬菌的菌棒中选择出菌少同时菌丝健壮的菌种进行平地的土埋栽培
C、 Z D、 X、 Y、 Z 1 X、 Y、 Z可能分别为 A、 鲜奶、花卉、粮食 B、 粮食、鲜奶、花卉 C、 粮食、花卉、鲜奶 D、 鲜奶、粮食、花卉 影响 Y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水源 B、 市场 C、 土壤 D、 地形 右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图”,读图完成 2122题。 2与乙地区相比较,甲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是 A、劳动力素质高 B、矿产资源丰富 C、交通运输便利 D、消费市场广大
1、原因多为原料准备跟不上,或灭菌灶没衔接好。 由于接种时间延误,气温逐渐下降,菌丝发育缓慢,生理不能成熟,无法转入生殖生长。 到了菌袋生理成熟时,气温升高,温度已不适应,造成整批菌袋不出菇,即使出菇也是菇体偏薄、品质较差。 二是配方不科学。 白灵菇菌丝生长需要高氮营养物质,故发菌培养菌龄超过百日,如果养分积蓄不能满足营养生长时,就难出菇。 基质中氮的浓度过高时,菌丝生长过旺,拖长营养生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