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袋料栽培新技术内容摘要:
1、灵菇,又名白阿魏蘑,来自新疆,又叫天山神菇,是一种适应性强、周期短、栽培容易的食用菌。 其肉质肥厚而嫩,色泽洁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投放市场深受欢迎,现将白灵菇人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栽培季节白灵菇属于中温型菇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 2427,长菇最适温度为 1222。 因此栽培季节应安排在 9 月上旬接种,10 月中旬进入长菇;春季宜在 2 月上旬接种,5 月上旬收完。 (二)培养基配制白灵菇菌丝具有较强穿透力,能充分利用分解基质营养。 最适高氮配方,常用培养基配方:(1)棉籽壳 40,杂木屑 40、麦麸 10,玉米粉 8;(2)杂木屑 38,甘蔗渣 40,麦麸 12,玉米粉 8:(3)玉米芯 2、50,棉籽壳 28,麦麸 12。 玉米粉 8。 各组配方均另加蔗糖1,石膏粉 1,含水量掌握 6065,灭菌前。 秋季气温高,培养基可加入 灰,防止酸料。 制作方法按常规。 (三)接种发菌栽培袋选用 15 厘米32 厘米米或 17 厘米34 厘米米规格的低压聚乙烯薄膜袋。 装料量占整袋的 34,余下 14 作扎口或套环塞棉口。 常压灭菌保持 100时,冷却到 25,在无菌条件下接入菌种。 发菌培养温度 2528,室内空气相对湿度 70以下,经常通风换气。 菌丝培养阶段防止强光照射。 (四)出菇管理菌丝经过 3045 天的培养,当菌袋料面或袋旁出现原基时,表明生理成熟,即可搬进出菇棚内长菇,栽培方式可以室内架层立放培养,也可在野外荫棚露地立放罩膜培养。 野外生态条件好,对长菇有利。 菌袋移人出菇棚(房)后,应去掉套环及棉塞,打开袋口。 温度控制 1023,培养 7 天左右出现原基并分化为幼蕾。 当菇柄长至 2 厘米时,应加入喷水量,加强通风换气前期空间喷雾保持 80相对湿度即可。 后期宜掌握 8590相对湿度较适。 长菇期宜“二阳八阴”为好。 防强光照射。 (五)采收加工当子实体长至 812 厘米时,即可采收。 其方法:手握菌柄整朵拔起。 采后停止喷水,清理袋口和四周的残留,让菌丝生息,5 天后继续喷水,控温,促进长 2 潮菇,鲜品直接上市或盐渍,也可切片加工烘干出口。 专利查询。白灵菇袋料栽培新技术
相关推荐
丝 点 分 裂 同源染色体分离 17 . 在 下 列 有 关 物 种 形 成 的 说 法 不 正 确 的 是 ( )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B. 经 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 进 而 可 导致物种的形成 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的形成 D.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经
① ∥ 且 ∥ ② m ⊥ 且 m ⊥ ③ m ∥ 且 m ∥ ④ ⊥ 且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不计损耗,则其先后表面积之比值为( ) A. 1 B. 6 C. 23 D. 36 12. 一个 圆台 上、下底面 半径分别为 r 、 R ,高为 h, 若其 侧面积等于两底面 面 积之和,则下列 关系正确的是 (
1、原因多为原料准备跟不上,或灭菌灶没衔接好。 由于接种时间延误,气温逐渐下降,菌丝发育缓慢,生理不能成熟,无法转入生殖生长。 到了菌袋生理成熟时,气温升高,温度已不适应,造成整批菌袋不出菇,即使出菇也是菇体偏薄、品质较差。 二是配方不科学。 白灵菇菌丝生长需要高氮营养物质,故发菌培养菌龄超过百日,如果养分积蓄不能满足营养生长时,就难出菇。 基质中氮的浓度过高时,菌丝生长过旺,拖长营养生长时间
The study involved more than seventy 18to 25yearold volunteers and included a tour of the university’s campus. Those who took part were asked to recall(回忆; 回想 )small details, such as music acts
点向 +y方向振动 B.波源的起振方向沿 — y方向 C.该波的波速为 lOm/s D.再经过 ,x=20m处的质点运动的路程为 80cm E.再经过 , x=10m处的质点恰好在负向最大位移处 ( 2) ( 10分)如图所示,一个透明的圆柱体横截 面的半径为 R,折射率为3, AB是一条直径,现有一束平行光沿 AB 方向射入圆柱体。 由 C 点入射光线 经折射后恰经过 B点,真空中光速为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