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培养料营养配比要合理内容摘要:
1、栽培技术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产量一直提不上去。 笔者根据近几年栽培白灵菇的实践发现,培养料的营养配比对白灵菇产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料中加入的营养成分应该以有机营养为主、无机营养为辅,这有助于增强白灵菇的出菇后劲。 有机营养成分一般以麸皮、玉米面、米糠等为主,一般占20%30%,加入量不可过大。 有机营养含量过大,弊病之一是污染率大大提高,弊病之二是影响培养料的透气性,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延迟出菇。 无机营养一般是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一般占 无机营养过多会影响菌丝的吸水能力。 在这里需强调一点,白灵菇产量的增加,除了要提高培养料的营养含量外,还要保证培养料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 当前常规的棉 2、子壳一般情况下棉绒都比较短,而棉绒短的棉子壳吸水能力弱,利用这种原料栽培白灵菇,在出菇期间,子实体就得不到充分的水分供应,这样子实体的商品性和规格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保持很高的产量了。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将培养料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棉子壳里面加入 30%50%吸水能力强的原料如棉子绒、玉米心等,这样既增强了培养料的吸水能力,又节约了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栽培白灵菇,培养料适宜的含水量应在 60%65%,具体来说,在培养料发酵前可将料水比控制在 1接种前可将料水比控制在 1右。 实践证明,在培养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石灰,能促进白灵菇菌丝的快速生长,石灰的加入量可控制在 2%5%,这样在培养料发酵完成后,一般可维持在89。 不加入石灰也可以,但菌丝的生长会变得缓慢,对出菇季节的合理安排会造成较大影响。 总之,培养料的合理配比是一个很灵活的问题,应根据当地资源,科学地调整,尽量将白灵菇的产量及商品性提高到满意的水平。 专利查询。白灵菇培养料营养配比要合理
相关推荐
ABC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 9 B . 324 C . 81 D . 2432 10.已知 O : 221xy和点 ( 1, 3)P , A 、 B 是圆 O 上两个动点,则 APB 的最大值为( ) A . 6 B . 4 C . 3 D . 2 11.记 1 1 1 1 2 2l n , l n , l n22a b ce e e e e e
建省农科院耕作所通过杂交选育的闽糯参加年福建糯玉米品种区试,鲜穗亩产公斤,比对照品种苏玉糯号增产,增产达显著水平;年续试,鲜穗亩产公斤,产量比对照品种苏玉糯号增产。 今年月至日省农作物评审委员会小麦与玉米专业组对该品种莆田与惠安生产试验现场进行测产,平均亩产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 闽糯系果蔬型专用玉米品种,两年春季区试表现中抗大斑病,中感小斑病、纹枯病,中抗玉米螟;鲜果穗外观、色泽、籽粒排列
后 7中耕,亩用人畜粪水 20对碳铵 10斤或尿素 5 公斤(最好用 40%高效复合肥 7斤)灌塘;同时,亩用草木灰 100斤混合过磷酸钙 25斤施于塘间,不要施在塘内(底肥用了高效复合肥的只用人畜粪水提苗);藤叶封垄时,亩用 硫酸锌 斤或复合锌肥 斤对水 50 公斤叶面喷雾;10 月上旬,亩用磷酸二氢钾 100 克、尿素 150 克,对水 50 公斤叶面喷雾 2。 二是掐尖繁枝。
. 的是 A.同 主族 元素中, X氢化物的沸点最高 B. Y、 Z的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均可发生燃烧反应 C. Y、 Z、 R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之间可以发生反应 D.电解熔融的 X与 Z构成的化合物可以得到单质 Z 18. 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 , 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下列反应 : 2N2O5 ( g) 4NO2( g) + O2( g) △ H 0 T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为 :
实现①过程常用 技术,该技术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以便合成。 ( 2)②表示 ,其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 ( 3)转基因技术是否成功,需要对受体细胞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首先是用 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受体细胞染色体上的 DNA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这种方法需要遵循 原则。 ( 4)若要培育抗冻能力强的转基因羊,可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羊的 中
1、色金针菇与黄色金针菇比较,一般生长势较弱,生理成熟较晚;耐二氧化碳及耐湿性差,抗病力弱,容易受高温的危害。 在出菇管理中稍有疏忽,很容易发生异常,影响产量和质量。 盖肥大,菌柄粗短。 原因:菌种块上出菇;搔菌过晚或现蕾后搔菌;料面干燥,菇蕾稀少或只在沿袋壁四周出现少量菇蕾。 防止办法:适时搔菌,刺激料面同步现蕾;在菇蕾出现后再撑开袋筒,防止料面干燥;在沿袋壁四周见有菇蕾时,将其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