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培养料营养配比要合理内容摘要:

1、栽培技术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产量一直提不上去。 笔者根据近几年栽培白灵菇的实践发现,培养料的营养配比对白灵菇产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料中加入的营养成分应该以有机营养为主、无机营养为辅,这有助于增强白灵菇的出菇后劲。 有机营养成分一般以麸皮、玉米面、米糠等为主,一般占20%30%,加入量不可过大。 有机营养含量过大,弊病之一是污染率大大提高,弊病之二是影响培养料的透气性,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延迟出菇。 无机营养一般是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一般占 无机营养过多会影响菌丝的吸水能力。 在这里需强调一点,白灵菇产量的增加,除了要提高培养料的营养含量外,还要保证培养料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 当前常规的棉 2、子壳一般情况下棉绒都比较短,而棉绒短的棉子壳吸水能力弱,利用这种原料栽培白灵菇,在出菇期间,子实体就得不到充分的水分供应,这样子实体的商品性和规格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保持很高的产量了。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将培养料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棉子壳里面加入 30%50%吸水能力强的原料如棉子绒、玉米心等,这样既增强了培养料的吸水能力,又节约了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栽培白灵菇,培养料适宜的含水量应在 60%65%,具体来说,在培养料发酵前可将料水比控制在 1接种前可将料水比控制在 1右。 实践证明,在培养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石灰,能促进白灵菇菌丝的快速生长,石灰的加入量可控制在 2%5%,这样在培养料发酵完成后,一般可维持在89。 不加入石灰也可以,但菌丝的生长会变得缓慢,对出菇季节的合理安排会造成较大影响。 总之,培养料的合理配比是一个很灵活的问题,应根据当地资源,科学地调整,尽量将白灵菇的产量及商品性提高到满意的水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