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泉县大豆菌核病大面积发生规律的探讨内容摘要:

2、下,连续 4 天以上的情况才有可能发病较重。 2、湿度条件在我县每年的 7 月 25 日8 月 5 日之间,在日平均湿度 85%以上时,持续 5 天以上才可能发病,低于 80%,大豆基本不发病。 如果在这一期间,降雨量较大的情况下就会增加大豆田间湿度,如果是连续的阴雨天,降雨量超过300间日平均湿度就会达到 85%以上,如果此时气温较高,会增加地表水的蒸发,降低湿度,降低感病机会。 3、郁闭的环境在植株生长茂盛的条件下,由于温度、光照不足,严重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植株越茂盛,叶面积指数高、光合作用面积大,感染菌核病的几率越大。 在我县封垄时间一般在 7 月 10 日7 月 20 日之间,封垄时 3、间越早,到菌核病发生期越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生。 4、品种不同的品种对大豆菌核病的抗性不同,因此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感病品种的发病率较高,抗病品种发病较轻,如东农 44、绥农 14 等品种发病率在 40%以上,抗性中等的品种有很多,如合丰 47、合丰 48、黑农 35、黑农 48 等,发病率在 1030%之间,抗性较强的如垦农 18 等发病率基本在 10%以内。 相对而言,早熟品种感病的几率小,晚熟品种感病的几率大,因晚熟品种植株比较茂盛、密闭环境好,不利于通风透湿,造成菌核病加重。 5、密度现有的种植条件下,一般种植密度 30 株/平方米,至菌核病发病时田间一般保苗株数在 1922 株/平方米之间,如果 4、保苗株数超过 22 株/平方米。 感染的机会就会增加。 6、前茬良好的前茬会减少感染的机会,而前茬选择不好,会增加菌核病的发病率。 如果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前茬为葵花茬,菌核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由于葵花的菌核病与大豆菌核病可互相感染,因此形成大豆田菌源基数较大,会明显增加菌核病的发病率,发病率可提高 20%左右。 另外,在前茬为玉米茬、马铃薯茬的情况下,正常年份倒茬,是最好的前茬,大豆植株茂盛,但在大豆菌核病发生的年份,会形成郁闭的环境,有利于大豆菌核病的发生。 7、株高同一品种,并且较抗菌核病,如果株高超过 90 厘米,就是增加菌核病的发病机会,株高 90 厘米以上的地块,发病率可达 20%以上,如果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