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医学上以全草入药,性凉、味辛,功能疏散风热、清理头目、理气解郁等,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皮肤瘾疹等症。 茎叶可提取薄荷油、薄荷脑、薄荷素等香料,供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等工业用。 薄荷适应性较强,在海拔 300 米1000 米地区种植,其油和薄荷脑产量较高。 喜温暖湿润环境,生长最适温度为 2030,当气温降至2左右,植株开始枯萎,但地下根状茎耐寒性较强。 薄荷属长日照植物。 喜阳光充足,现蕾开花期要求日照充足和干燥天气,可提高含油、脑量。 如后期雨水过多,则易徒长,叶片薄,植株下部易落叶,病害亦多。 喜中性土壤,沙壤土、壤土和腐殖质土均可种植。 薄荷喜肥,尤以氮肥为主。 忌连 2、作。 其栽培及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一、势平坦、排灌方便、阳光充足、2 年3 年内未种过薄荷的壤土或沙壤土。 前茬收获后亩施优质土杂肥 4000 公斤 5000 公斤、尿素 20 公斤25 公斤、过磷酸钙 70 公斤75 公斤、硫酸钾 15 公斤 20 公斤或三元复合肥 50 公斤60 公斤及硼镁锌等复配微肥 4 公斤5 公斤作基肥。 耕耙整平后作畦,宽 ,高 15 厘米。 插、秧苗和根茎繁殖。 生产上常采用根茎和秧苗繁殖。 根茎繁殖:10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从留种地挖起根茎,选色白、粗壮、节间短的,切成 10 厘米的小段,随即栽入预先挖好 10 厘米的深沟内。 行距 25 厘米30 厘米,株距 15 厘 3、米。 栽后覆细土。 一般亩用白嫩新根茎 100 公斤左右。 秧苗繁殖:选植株粗壮、生长一致、无病虫害的田块作留种地。 秋季收割后,立即中耕除草和追肥一次。 翌年 4 月上旬,当苗高 15 厘米时拔秧移栽。 移植地按行距 20 厘米,株距 15 厘米挖穴,每穴栽秧苗 2 株。 栽后盖土压实,再浇以稀薄粪水定根。 )查苗补苗。 在 4 月上旬移栽后,苗高 10 厘米时,要及时查苗补苗, 保持株距 15 厘米左右,即每亩留苗 2 万株3 万株。 (2)中耕除草。 3 月4 月间中耕除草 2 次3 次。 因薄荷根系集中于土层 15 厘米处,地下根状茎集中在土层 10 厘米处,故中耕宜浅不宜深。 第一次收割后,再浅除一遍。 (3) 4、追肥。 一般 4 次。 第一次在 2 月出苗时,亩施粪水 1000 公斤1500 公斤,促进幼苗生长。 第二次在苗高 20 厘米25 厘米,亩施三元复合肥 40 公斤50公斤,行间开沟深施,施后覆土。 第三次在薄荷第一次收割后,亩施三元复合肥 70 公斤 75 公斤,最好浇施浓粪水 1500 公斤2000 公斤,促使割后早发棵,以提高产量。 第四次在 9 月上旬,苗高 25 厘米30 厘米时,亩施 20 公斤25 公斤三元复合肥,以满足植株需求。 (4)排灌。 每次施肥后都要及时浇水。 当 7 月8 月出现高温干燥以及伏旱天气时,要及时灌溉抗旱。 多雨季节,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5)去杂。 良种薄荷种植几年后,均会出现退化混杂,主要表现为植株高矮不齐,叶色、叶形不正常,成熟期不一,抗逆性减弱,原油产量和质量下降。 当发现野杂薄荷后,应及时去除,越早越好,最迟在地上茎长至 8 对叶之前去除,因此时地下茎还未萌生,可以拔得干净彻底。 去杂宜选雨后土松软时进行,既省力又减少对周围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杂时,如一时难以分辨,可摘定型叶,用手揉后闻到异味者即为野杂薄荷。 去杂工作要反复进行,二刀薄荷也要去杂 2 次3 次。 头刀去杂后如基本苗不足,还应移苗补缺。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