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地区白翅叶蝉在玉米田内容摘要:

2、明,后翅浅橙色,透明度较前翅高,米,近瓶形,略弯曲,一端尖,另一端钝圆,乳白色。 若虫有 5 龄,末龄若虫长 2米,浅黄绿色,体上钢毛明显。 三、生活习性北疆一年发生 2,以成虫在土缝、植物根部或保护地栽培作物上越冬,翌年春季,越冬成虫首先在冬麦田、苜蓿田和部分杂草上活动,当玉米出苗后,即陆续迁入危害繁殖,并于 5 月下旬产卵,7 月上旬一代成虫达到危害高峰。 在平均温度 20左右时,卵历期 15,若虫历期 20。 8 月中旬第 2代成虫形成第 2 次危害高峰。 白翅叶蝉成虫活泼善飞,传播能力极强,有极强的趋光性和趋绿性,一般首先从植株下部叶片逐渐向上侵害,白翅叶蝉主要天敌有蜂类、异色瓢虫、各种蜘蛛等。 3、四、治上不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本地种植的适宜寄生作物多,如小麦、玉米、色素菊花、苜蓿、谷子等,增加了白翅叶蝉的虫源田,优化了其生存环境,有利于白翅叶蝉生长、繁殖和越冬,而且越冬存活率高,虫口基数大,危害逐年加重。 多雨高湿,群集性强。 近年来,北疆地区冬季气温变暖;害虫暖冬存活率较高;6降雨偏多,气温高,适宜繁殖危害。 据调查,适宜暴发危害的温度为 25,湿度 20%80%,因此,本地近年的气候为白翅叶蝉暴发创造了条件。 于发生数量少,危害症状不明显,人们往往忽略了前期的调查防治,致使白翅叶蝉在田内大量产卵繁殖,7达到危害高峰,但此时玉米已进入抽雄、灌浆期,植株高大,给防治工作造成困难或防治效果差,最终 5、间和规律、主要寄主滞留时期、气候状况等,预报要从虫源开始跟踪整个发生动态,确定防治时期和方法。 类、异色瓢虫、各类蜘蛛等,在防治工作中,应保护和利用天敌,采用农业、生物、物理防治措施,杜绝乱打药,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 定保苗密度,杜绝盲目加大密度,造成植株细弱,生育期延长。 一般保苗株数控制在 5000,促使玉米生长健壮。 提高抗害能力,对危害较重的地块及时轮作倒茬,种植对白翅叶蝉不敏感的作物。 采取化学防治,可采用 2%叶蝉散粉剂,每 667 平方米 2 千克喷粉或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500 倍液喷雾,还可用 20%叶蝉散乳油 500 倍液或 50%杀螟松乳油 1000 倍液喷雾防治。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