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防治 防治香豌豆炭疽病的技术内容摘要:
治香豌豆炭疽病的技术 症状:叶、茎、花和种荚均可受害。 发病初期,感病叶上产生圆形或椭圆形斑点,以后病斑中央逐渐变为暗绿色至白灰色,边缘暗褐色。 病重时,病斑联合,叶片枯萎脱落。 茎上病斑椭圆形至长条形,褐色,稍凹陷。 感病嫩梢淡褐色至灰白色,由上而下枯死。 花梗受害则枯萎,种荚受害,失绿皱缩。 潮湿时,病部产生朱红色黏质小点或黑色小点,为病原菌的子实体。 病原:病原为围小丛壳菌(,隶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小丛壳属真菌。 无性型为胶孢炭疽菌(,隶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刺盘孢属真菌。 发病规律:病原菌在以菌丝体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 第二年春季,在温暖、多雨潮湿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萌发和侵染植株。 植株生长衰弱,通风不良,易发病。 病菌的寄主范围广,除香豌豆外,还有苹果、梨、山楂、桃、葡萄、柑橘、无花果、番木瓜、橄榄、忙果、番茄、罂粟、冬青、茶、咖啡等。 香豌豆与这些植物相邻近种植时,病害可相互传播。 防治:减少侵染来源:及时摘除病叶,开花结束后,拔除病株和拾净病残体并集中烧毁。 选择无病植株上的种荚留种。 药剂防治:发病时,可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液。 专利查询。病虫防治 防治香豌豆炭疽病的技术
相关推荐
麦秋苗期地下害虫的防治 秋苗期为害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三种。 据观察,蝼蛄为害,将麦苗嫩茎咬成乱麻状,断口不整齐;蛴螬为害,将麦苗根茎处咬断,断口整齐;金针虫则钻食麦茎嫩心,被害部呈乱麻状,但外皮仍连在一起。 仔细观察麦苗的这些被害状,不用挖土调查,就可以确定麦田发生的是哪种地下害虫。 小麦出苗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片调查,当死苗率达到 3%时,立即施药防治。 撒毒土每亩用
甲乙丙丁四座山中位于北半球的是乙和丙 D.甲乙丙丁四座山 中位于北半球的是甲和丁 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 读图完成 27— 29 题。 a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 ) 、 b、 c、 d四地的洋流和海水性质比较( )(注:盐度高低与水温高低成正相关) A. a处为暖流,盐度最高 B. b处为寒流,温度最低 C. c处为寒流,盐度最低 D.
, 1 1a ,其前 n 项的和为 nS ,且满足 2221nn nSa S 2()n≥. ⑴ 求证:数列 1nS是等差数列; ⑵ 证明:当 2n≥ 时,1 2 31 1 1 3...2 3 2nS S S Sn . 21. (本题满分 12分 ) 如图,三棱锥 P﹣ ABC中, PC⊥ 平面 ABC, PC=3, ∠ACB= . D, E 分别为线段 AB,
D.②③④ 1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以下内容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有 ( ) ①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② 高效的法治实施 体系 ③有力的法治保 障体系 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 ,为了多做善事,房子越换越小,生活清贫。 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D.美洲与欧洲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系 18. 对于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民用企业中的“近代”的正确理解是 A. 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 受外商企业的刺激而兴起 C. 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产生 D. 都由私人投资兴办 19.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影响 是 A. 开始了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过程 B. 实践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箭双雕” 菠萝茎叶就地粉碎回田轮作甘蔗,既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又可使甘蔗高产稳产。 菠萝甘蔗轮作田与甘蔗连作田比较,能明显地改善土壤的通气和蓄水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菠萝一甘蔗轮作对甘蔗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其实质在于:菠萝、甘蔗轮作后,由于其作物种类的不同导致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多,土壤生物活性增强,并导致土壤速效养分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