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高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芝等,属于莎草科荸荠属,丛性水生草本植物。 近年来,漳州市大力推广以稻荸荠蔬菜轮作栽培模式,取得好效益。 其地下茎球状,皮赤红褐色,肉白色,质脆味甜汁多爽口,可鲜食,亦可加工果汁,深受消费者青睐。 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创汇农业蔬菜品种。 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是: 一、选用良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目前漳州市推广的荸荠优良品种主要有桂林马蹄、闽侯尾梨等,属早中熟品种,株高 90105 厘米,单果重 1820 克,赤红褐色,品质脆嫩,味甜汁多,品质优,适合加工与罐藏。 荸荠种子要选用芽头健壮,个大均匀,无病无溃烂的球茎作种。 育苗前,先将荸荠种子浸水 24小时,于 6 月下旬至 7 月上 2、旬选择易于保湿遮阴的园地催芽苗床。 先把苗地锄松,土块敲碎整平,然后排种,粒距 1 厘米,其上盖一层半干湿的轻壤土或腐熟农家肥,厚度以遮盖荸荠为宜,覆盖土或肥料偏干,要加强水管,勤浇水使土壤呈湿润状态。 当催芽 1520 天后,出青 810 厘米。 根从芽头长出时,要及时移入晚稻秧田育苗。 株行距 12 厘米 12 厘米。 育苗期施 12 次 30%薄尿水,并用 1000 倍液多菌灵喷浇 12 次,防茎枯病。 7 月底 8 月初,当苗青高达 25 厘米以上,秧田育苗期 1618 天时,可把幼苗连根拔起,移栽到本田。 对已萌发芽的球茎也可进入秧田育苗,前期管水注意湿润,有条件的搭棚遮阴。 二、大田栽培技术。 1 3、、适时早播。 荸荠在大暑至 7 月底移栽大田,9 月底结粒,从而延长球茎膨大期,可增加大粒比例。 移栽苗要求高 2025 厘米,主丛带1015 根叶状茎时带土起苗,带药下田,细拔轻放,防止折秆断根。 2、选好田地。 荸荠本身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但地处平原的乡镇,对田地应选择:一要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乌泥田、乌埭田或灰埭田,有利夺高产创优质;二要实行连片种植,便于统一管理;再要划片轮作,防止连作,减少病害。 3、适度深栽。 栽苗深度以 1215 厘米为宜,原则上要求球茎离犁底层保持 35 厘米。 密植规格一般株行距按 50 厘米 50 厘米移栽,每亩丛插 25002600 丛。 4、平衡施肥。 施肥上应掌握前稳 4、中控后攻的原则。 芽苗生长期施肥可稳长促壮秆。 首先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亩施土杂肥 20003000 公斤,对肥沃田,可在移入本田前 24 天,亩深施碳铵 75 公斤,加过磷酸钙 25 公斤。 播后 710 天,亩用尿素 10 公斤撒施,并要保持水层,结合中耕 1 次。 隔 20 天施尿素 10 公斤,促进封行。 旺盛生长期施肥可健身控旺长。 以磷钾肥为主,每亩用钙镁磷 10公斤加硫酸钾或氯化钾 2025 公斤撒施,或用氮化钾复合肥 25 公斤撒施,促秆色转淡,为攻壮粒打下基础。 球茎膨大期攻肥促大粒。 主要掌握看苗适期攻肥,应以氮钾肥为主,当荸荠球茎长达 2 厘米时,每亩用硫酸钾 10 公斤或氯化钾复合肥 5、 20 公斤加尿素 10 公斤攻第一次壮粒肥;1015 天后应看苗酌情再攻一次,施肥时要有水层。 整个大田生育期施用氮磷钾肥比例为1:5、保持水层。 荸荠属水生作物,宜保持有浅水层,尤其是生长前期应保证充足水分,具体幼苗期保持浅水层 35 厘米,旺盛生长期保持水层69 厘米,不超过 10 厘米,防止徒长。 当丛数封行后,直至开花后期,可湿润作业。 到收获前 20 天(霜降左右)断水落干,使叶片开始转黄,逐渐干枯,准备采掘。 6、及时防治病虫害:荸荠主要病虫害是茎枯病、锈病、白禾螟等,可用 40%杜邦福星乳油 10000 倍液或 邦易保可湿性颗粒 1500 倍液加90%杜邦可灵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喷施,防治效果很好。 7、收获留种。 11 月中旬排水落干后,当土壤不粘锄头时就可以挖掘。 对可作种用的荸荠要求个大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果重 18 克以上)、脐矮、圆整、无损伤。 荸荠收藏可达一年之久,其方法可建池(窖)封藏,也可堆藏散包垒藏。 一般荸荠挖出土后,去土凉晒干后,用干净的有内膜的尿素袋或饲料袋装藏,再一包一包均匀垒堆,表层盖一层细沙,再用农膜封堆过冬,留翌年作种。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