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生长异常的防治措施内容摘要:

1、湿的草腐生菌,栽培技术易掌握,生产成本低,是食用菌中收益最快的一种。 但草菇播种后,在其生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 现将草菇生长中易出现的异常现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以供草菇种植户参考。 一、菌丝萎缩一般情况下,草菇播种后12 小时左右菌种块就开始萌发,并不断向料内生长。 如果播种后 24 小时菌丝仍未萌发或仍不向料内生长,就可能是发生了菌丝萎缩。 菌丝萎缩的原因高温烧菌。 当培养料内的温度长时间超过 45时,就会使菌丝萎缩死亡。 药物影响。 草菇对农药十分敏感,播种后,有的菇农为了防病杀虫会喷洒农药,致使菌丝因药害而萎缩。 缺氧窒息。 培养料含水量过高(超过 70%)或塑料 2、薄膜覆盖过严,使草菇菌丝因缺氧窒息而萎缩。 氨气危害。 培养料内的尿素添加过量或田内化肥含量过高,挥发出来的氨气散发不了,对草菇菌丝造成危害。 菌种低劣。 菌种的菌龄太短或太长,生活力弱,抗逆性差,在环境条件不适宜的情况下发生萎缩。 温差过大。 草菇的菌丝对温差较敏感,如白天气温在32以上,夜间温度在 28以下,喷水后即会发生菌丝萎缩。 发生虫害。 培养料中出现害虫,由于害虫的咬食,致使菌丝萎缩。 菌丝萎缩的预防草菇的生长周期短,发现菌丝萎缩时,应及时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并补种新种,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具体措施有:防止温度过高。 露地阳畦栽培时,最好搭简易的遮阳棚,防止中午高温时烧坏菌丝。 堆制培养料的过程中, 3、料温达到75左右时,翻堆两次。 进床时铺料的厚度视季节而定,早春及晚秋温室栽培时铺料宜厚一些。 不用农药。 防治病虫要在处理原料时就办妥,播种后不能再向料面施药。 水分要适当。 播种时培养料的含水量 62%左右,以用手紧握料有 12 滴水珠从指缝中渗出为度。 在培养料水分及气温偏高的情况下,应将覆盖在料面上的薄膜撑起些,以利通气。 预防氨害。 而且要在堆料时加入。 选用优质菌种。 草菇菌种以菌龄在 1520 天,菌丝分布均匀,生长旺盛整齐,菌丝灰白有光泽,有红褐色厚垣孢子,无杂菌、无虫螨为好。 菌龄超过 1 个月的菌种不宜使用。 依温度用水。 培养料的调水,要根据当时的气温灵活掌握,喷水的水温要与气温基本一致。 搞好环境卫生,注意防虫。 栽培场地要远离畜禽圈舍,材料要干净无霉变,用前暴晒 23 天。 菇房彻底消毒,以杜绝虫源。 二、菌丝徒长在发菌阶段,当料面出现大量白色绒毛状气生菌丝时即为菌丝徒长。 菌丝徒长后,不能及时转入生殖生长,现蕾推迟,成菇少,产量低。 菌丝徒长原因多由于通气不良致使料床内温度高、湿度大、二氧化碳浓度高,刺激了菌丝徒长。 菌丝徒长的预防料面覆盖塑料薄膜,23 天后根据菌丝生长情况,白天定期揭膜,以适当通气和降温、降湿,促使草菇菌丝往料内生长。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