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的土壤管理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其目的主要是控制杂草,改良土壤理化特性,促进有益微生物增殖,为茶树良好的生长发育创造一个十分有利的地下环境。 1常规成年茶园的土壤耕锄(1)耕锄的时期与深度。 成年茶园耕锄的时间和深度因各地自然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水平的不同差异较大,但均可分为春夏季的浅耕和秋冬季的深中耕。 春季耕锄。 时间是在 2 月下旬至 3 月中旬,高山茶区(海拔 1200 米以上)可到 4 月上旬。 此次浅耕一般是结合施春肥进行,耕深 710 厘米。 目的是疏松土壤,提高地温,补给营养,促进春茶萌发生长。 夏季耕锄。 一轮茶结束(约在 5 月中下旬)结合追施夏肥进行,耕深 1015 厘米。 茶园经过春季的采摘和其他农事活 2、动,土壤表层已被人的多次践踏而板结,妨碍了空气的流通和雨水的渗透,而这时又是杂草生长旺盛期,因此夏季耕锄极为重要。 伏耕。 夏末秋初(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当第二轮茶结束时配合施秋肥进行,耕深 1015 厘米。 这时气温高,光照强,还往往伴随干旱,适时耕作对彻底杀灭杂草,促进土壤硝化细菌活动,加速有机物质分解具有显著作用。 秋耕。 秋末冬初(10 月下旬至 11月中旬)当地上部停止生长时结合施冬肥进行,耕深 1520 厘米。 这次耕翻不仅可以将杂草随同基肥翻入土中增加土壤有机营养,促进根系生长,同时还加速土壤的自然风化,使肥分释放,土壤结构改良,为次年春芽(越冬芽)的大量形成奠定物质基础。 成年老茶园秋 3、冬季的深中耕,可以每年一次。 但对根系密布行间,尚在壮年期的茶园,则不必年年冬耕,可每隔 2 年一次,以免大量损伤根系,影响树势发育和下年春茶产量。 (2)耕锄方法和工具。 耕锄方法合理与否对茶树生长和水土保持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劳动工效也有很大影响。 在锄草时靠近茶树下的地面应浅削,尽量减少对茶根的损伤,密集于丛脚的“夹窝草”宜用手连根拔除。 除去的杂草应积于行间,借助晴天的烈日晒死或运出园外,制作堆肥。 锄草方法与水土保持关系很大,在坡地茶园,如顺坡耕锄草,将扩大表土沟蚀,引起冲刷,故应沿等高线(或梯面)进行。 第一次耕锄与第二次耕锄的方向应交换调节,以避免表土移位搬家。 耕锄的时间宜选择晴天或雨天后土壤稍 4、干时进行,土壤过湿易粘结成块不易耕作,同时因破坏了土壤结构会造成土壤更为板结。 梯式茶园在耕作时还要进行梯壁管理。 对梯壁不宜用锄头去挖,而需用刀割,使草根深扎土中保护梯坎。 锄草工具,一般使用板锄,裤刀,深耕则使用扁嘴锄、钉齿耙等。 注意千万不能用牛犁,因犁会造成茶根的严重损伤,使次年大减产,如果年年用牛犁则会造成茶树生长不良提早衰退。 为了节省用工,保持土壤的良好结构,当前茶园除草最好宜选用草甘膦等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只有当地面板结时才辅以耕锄,但为了结合施肥,耕作仍不可全免。 2密植免耕茶园的土壤管理密植茶园经过 23 年的精心培育,即可形成宽阔的茶蓬覆盖整个地面,此时由于地面荫蔽,杂草已失去生存 5、条件;茂密的枝叶阻止了雨水对地面的直接打击,水分被土壤缓慢吸收,地下庞大的根群已布满整个土壤表层,地面又加上一层枯枝落叶保护土壤水热稳定,土壤有机质迅速提高,茶树进入旺盛生长时期。 此时,免耕条件具备,即应停止耕锄,这对促进土壤良好结构的进一步形成,提高茶叶品质、产量都有良好作用。 研究表明,茶树生长的好坏与主根长短关系不大,而与侧根细根的数量和旺盛与否关系最为密切,耕作动土必然损伤大量根系,破坏地上、地下部的生理平衡,从而导致减产。 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试验,在密植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次每 667 平方米即损失细根达 5 千克(鲜重)之多,而茶叶产量则随耕作次数的增加而减少,连续 5 年对比,密植茶园郁闭后实行免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到一定年限后可结合树冠更新改造,同时对土壤进行深耕和补施有机肥,使土壤得到周期性调节。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