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蘑菇病虫害防治内容摘要:

2、不耐高温,将培养料进行 2 次发酵,可杀灭培养料中病原菌的孢子,防止病害发生。 出菇期避开高温的诱发而致病,菇房的温度控制在15以下。 开始发病时应立即停止喷水,加大通风,使菇床表面干燥,将温度降至 15以下。 病区喷 1%醛溶液或喷 50%多菌灵或 70%甲基托布津 500倍液。 用巴斯德灭菌法(60)处理 1 小时,或用 40%甲醛消毒。 病严重时,去掉原有覆土,更换新土。 好菇房内菇蚊、菇蝇的防治工作。 二、蘑菇病毒病:该病发生普遍,为害严重。 受害程度与感染期有关。 一般使用带有病毒的菌种,则在蘑菇发育早期发病,对产量影响极大,甚至绝收。 在蘑菇菌丝体生长期由带有病毒的担孢子降落在菇床上萌发而引起发病的, 3、则第一潮菇生长正常,产量不受影响,随后的几潮菇,由于病菇逐批增多,产量逐批下降。 症状:子实体最明显的症状是菌柄伸长,菌盖很小,有的甚至菌盖直径不超过菌柄。 有的菌盖薄而平展,早开伞。 发病的蘑菇菌柄上经常出现褐色斑,或条纹状斑。 菇柄内可挤压出水。 防治方法:1、培育、使用无病毒菌种。 2、覆盖菇床。 播种后用地膜或旧报纸覆盖床面,以防带毒孢子降落在培养料中,并定期(56 天)用 醛溶液喷洒,直至覆土时为止。 3、搞好菇房清洁卫生。 菇房使用前要彻底消毒。 生产结束后,及时清除废料,床架及用具要浸泡,洗刷晒干,并用 1%碳酸钠加 2%五氯酚钠混合液涂刷,后再用 5%甲醛溶液喷洒菇房墙壁、地面及菇床,或用硫磺进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